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人类在走向现代性的同时,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迫使我们回过头去辨识步入歧途的岔路口。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巨大威胁。目前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理念与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资源、经济、技术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生态管理,提高管理的效度,因此政府的生态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方政府的生态管理作为政府生态管理的关键一环,理应承担着重大的生态管理职责。因而本文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生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正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世界问题的交叠重合导致生态问题的复杂化和解决的艰难化。生态问题的弥散性、复杂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都可以在生态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会存在失灵的风险,政府必须在生态管理中居于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当然政府也会失灵,官僚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忽视公共利益,或者执政者片面的政绩观,或者官员决策能力、知识水平的欠缺都会导致生态管理的方向出现偏颇。因而,必须扩大参与面,扩大参与主体,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生态管理中来。本文认为,面对当今复杂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多元主体合作的生态环境网络治理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以达到单一主体治理模式无法达成的治理目标,形成生态环境管理的一种新路径。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还没有完全消除,地方政府在生态管理发展中遇到了迷雾,多元主体之间陷入了矛盾博弈的困境。在追求各自行政区经济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不断升温,相互之间又缺乏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协作机制,而且生态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跨区域的协调机构也相对乏力,从而导致当前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理的“霍布斯丛林”状态。生态冲突还普遍存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价值观冲突、利益冲突和结构冲突中。在生态管理问题上,地方与中央政府进行“智猪博弈”,结果是无论中央如何努力,地方都不会积极配合。另外,地方政府与其他主体(即公众、NGO组织)之间的合作尚不充分,信息的不对称容易造成地方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达到自我效用最大化。本文通过审视地方政府生态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从走向共赢、权力与责任、合作治理三个视角为地方政府生态管理的发展与完善提出具体思路。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的生态管理有积极作用,也对我们反思和展望地方政府生态管理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