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城市建筑用地日益减少,开发商越来越重视土地的利用率,于是涌现出大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建筑结构在不断向地上要空间,向“高度”要空间,但是仅靠向地上要空间的做法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其它使用功能(如:停车、购物、防空、储藏)的要求。于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开始由地上转向地下,由地上结构的高度转向地下结构的深度,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纯地下室结构和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裙房地下室结构,此类建(构)筑物基础埋深较大,遇地下水作用时要考虑其抗浮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对地下室结构抗浮问题的研究还不成熟、不全面,以至于抗浮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不能准确判断事故原因、不能迅速采取恰当处理措施、不能正确的安排事故处理流程,延误了事故处理的最佳时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基于现状,本文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对不同上浮形态地下室结构损坏特征与相关处理技术进行以下研究:首先:介绍了抗浮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简单概述了其概念和相关参数计算。对比分析了国内规范、规程和专家对抗浮设计水位的认识,给出了抗浮设计水位的取值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其次:提出了局部上浮、局部整体上浮和整体上浮的概念;结合大量工程实例,统计分析了不同上浮形态地下结构的破坏特征,总结出不同上浮形态地下结构的典型破坏特征;通过现场观测和抗浮验算初步判断结构破坏类型,然后借助SAP2000模拟地下结构上浮的全过程,再将计算结果与地下结构实际上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各构件的内力和位移,提出了上浮时结构的位形变化规律。再次:阐述了上浮损坏的相关处理技术,包括“抗”“放”结合的抗浮技术、整体复位技术和加固技术,简单介绍了其概念、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便于工程人员针对不同上浮破坏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最后:总结出了抗浮问题的处理技术程序;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不同上浮形态的处理技术,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技术的利弊,得出了不同上浮形态地下室结构的最优处理方案,并证明了抗浮问题处理技术程序的可行性、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