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英国19世纪小说家。在注重讲求道德伦理文化的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说教功能尤为突显。盖斯凯尔的小说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在其现实主义的叙事和说教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童话色彩。 《妻子与女儿》是盖斯凯尔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被广泛推崇的一部。童话模式在盖斯凯尔的小说,尤其是在其叙事小说《妻子与女儿》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妻子与女儿》中童话模式的分析,探讨了后者在实现小说的说教功能方面的作用。这种模式在跟其他说教模式的对比中尤其显现出优越性。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盖斯凯尔的创作与经历,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盖斯凯尔小说《妻子与女儿》和童话相关的研究情况。 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通过文本细读,对小说中的三个童话原型进行了分析,指出极端性格的童话原型更易凸显说教内容,并指出对童话比较熟悉的读者更易接受小说中的说教。第二章从童话叙事结构、童话叙事方式和童话叙事特征这三个方面对《妻子与女儿》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则探讨了小说中出现的童话艺术手法,如夸张、拟人、对比、巧合对说教的促进作用。最后,结论部分对盖斯凯尔的小说《妻子和女儿》的说教方式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童话说教的优越性,进而揭示了童话模式跟盖斯凯尔作为19世纪伟大英国小说家的历史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