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态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自20世纪70年代末由香港引入到我国的设计教育基础教育体系,至今已有近30年的教育实践历程,随着国家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设计基础教学正日益走向科学、合理、完善的艺术教育轨道,而构成教学课程历经多年的争论与蜕变。其构成形式的发展与构成教学的目的与手段也在进行着全新的改进和突变。当今,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更深层次的改革与深化。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也将进入必然的改进与改革。鉴于以上目的,文章针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形态构成课程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梳理,并从课程教学研究的角度,详细分析与阐述了形态构成的源流,形态构成在我国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同时联系国内部分院校的形态构成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诠释,并对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比较,提出了在创新型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科学的建立较为系统的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全文着重从五个章节加以论述:第一章是绪论,含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写作设想与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形态构成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方面的研究,针对构成的产生背景,历史源流及引入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在国内大中专院校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是对形态构成的基本内容(构成的含义、概念、原理),及构成的分类解析和形态构成课程的教学特征均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第四章是对形态构成课程教学方面的深入研究,也是文章的重点。本章包括课程教学调研、课程教学目的、课程教学方式和创造性设计思维及其培养方法与设想。第五章是形态构成课程教学“教”与“学”的定位,其中包括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创新性设计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角色转变和形态构成的发展与展望。最后是结论,是对本文前面的分析研究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以上探索性的研究,本文对形态构成课程教学方面的教学教法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改进设想与举措,希望能够在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