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以韩国语学术观点为基础,以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韩国语为目的,从韩国语教育的角度,重新对表示推测的相似惯用型(?)和(?)(?)’的语义功能进行详细地考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出了这两种惯用型的在韩国语教材中的说明提示方案。论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首先阐述了韩国语教育中语法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教材中应对相似语法语义功能明确说明的必要性,其次阐明了本论文选择‘(?)’和‘(?)(?)’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再次考察了前人对推测范畴的研究成果最后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韩国语教育角度,从构造、人称、叙法、判断的依据、语用功能、确信程度、汉语对应形式等方面,对‘(?)(?)’和‘(?)’的语义功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的实质意义是“主观推测”,‘(?)’的实质意叉是“原因推测”,并且找出两个惯用型的汉语对应形式,即:两个惯用型相当于汉语的“好象、可能、似乎……”。但由于判断依据的差别和辅助动词‘(?)’、‘(?)’的差异,两个惯用型具有不同的汉语对应形式。‘(?)’可以翻译成“我觉得、我认为、我想……”,‘(?)’可以翻译成“看起来似乎……”。其次,论文对这两个惯用型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此较结果是,因判断依据的差异,‘(?)’比‘(?)’用法上更受限制,确信程度也有差异。第三章,通过对正在中国大学学习韩国语的中级班、高级班学生,进行间卷调查,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对这两个惯用型的理解和在实际会话中的运用情况。问卷调查共分三部分:1)只能使用‘(?)’的题型;2)只能使用‘(?)(?)’的题型;3)两个都可以使用的题型。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两个惯用型,但对‘(?)’题型错误率比较高,且意外地发现高级班学生的正确率比中级班学生低。经过分析研究判定,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两个班学生使用不同教材及教师教学方法不同。因此论文提出,在韩国语教材中应对这两个惯用型进行正确提示和比较说明。此外,问卷调查还发现,‘(?)’使用频率低,学生很难理解这一语法的语义和功能,同时教材没有详细地和‘(?)’的进行比较,导致‘(?)(?)’的使用错误率高。因此本论文提出韩国语教材中不仅对‘(?)’应进行更明确的说明提示,还应和‘(?)’进行适当的比较。从而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惯用型的区别。第四章,以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论述为基础,选定五种韩国语教材,详细地考察和分析这两个惯用型的说明提示情况。最后研究摸索出了以有效的教学与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学习材料,即教材中的说明提示方案。从考察中发现,这些韩国语教材中的说明和提示,虽然为这两个惯用型的运用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帮助,但是要想达到使学生正确地区别这两个惯用型及正确地运用的目的,这些说明和提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两种惯用型的说明提示大同小异,分辨不出其不同之处,因此推定这样的教材提示会导致在实际会话中,用法上的混淆。所以,本论文根据韩国语教育语法的原理,摸索出了针对中国学生的韩国语教材中两个语法的说明提示方案,并尝试如何在韩国语教材中对‘(?)’、‘(?)’,进行个别说明提示和详细适当的比较提示第五章,概括了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点和以后继续研究的方向。本论文力图从韩国语教育的视角,比较系统全面地考察‘(?)’和‘(?)’的语义功能,以及研究摸索出针对中国学生的韩国语教材中的提示方案,希望通过本文中贡献出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指明韩国语教育中相似语法的教材说明提示方向,对语法教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