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并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5例多节段(≥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9-77岁(平均52岁),均接受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术。在病变严重部位行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或髂骨块植骨,其余部位则仅行椎间盘切除减压钛网或自体髂骨植骨术;均结合应用前路钢板多组螺钉(≥3组)固定。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35.2(12-70)个月有效随访。术后测量颈椎矢状平面内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系统评估其功能恢复情况,采用X线正侧位、动力位和三维CT重建方法来进评估融合程度,同时进行MR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情况。结果:JOA评分:术前为9.5±1.3,术后6个月为13.8±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为13.6±0.9,与术后6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行X线和三维CT或MR检查,证明均已经达到骨性融合,且也可见到椎管减压明显;术前ROM为68.1°±2.5°,术后6个月则为45.6°±3.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ROM为50.0°±3.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结合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可靠;因为并没有全部切除所有节段的椎体,并结合应用多组螺钉固定钢板,所以初始稳定性较强,避免因为跨多节段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置物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