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农村政治沟通弱化问题研究——以鲁西南H村为个案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和谐的社会所实施的各种社会决策都应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互动的结果。这就要求要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架构起一座有效沟通、信息交换的桥梁,使每个公民都能够平等地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自由地表达意见,反映诉求,倾听不同的观点,协调多元化利益关系,保护弱势群体,在理性的讨论和协商中做出合理的并具有集体约束力的选择和决定。 政治沟通理论拥有一个受到顽强保护的独特“理论硬核”—即“信息”和“反馈”,它是通过对信息的调控来实现正确的决策,从而有效地适应和控制环境,实现政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和制衡。政治沟通理论不再固执于个人对政治制度的主观设定,不再拘泥于某种定型的制度框架,而是“神入”进入政治制度的内在机理之中,通过将所有的政治现象均还原为政治信息,通过探究政治信息的流通、流通方式、流通路径,以及各自所导致的政治输出或决策,来深度把握特定政治组织特定场景下的特定运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基层农村中所存在的众多问题都可以从政治沟通这一特定视角进行更为合理地重新诠释。然而目前基层农村政治沟通弱化,现行机制预期功能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乏力倾向,甚至在某些特定时刻出现了严重的“缺位”和“空场”现象,这无疑会对农村基层民主、农村政治生态等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本文选取较为典型的鲁西南H村为个案,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等方法,尝试从制度、要素等多维角度对当前我国基层农村政治沟通弱化现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阐释,系统分析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最终探索性地提出建构基层农村和谐型政治沟通机制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这也必将会对保障农民利益表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等问题产生重大的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泰南恐怖主义活动更多地是在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发生的。但是要看到,如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南马来穆斯林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处境得到充分改善,这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