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政府为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将全力推动信息化进程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先决条件,力图通过信息化改革全面建设新常态下独具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十五发展规划中建议,“大力推进国民信息化,将其视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如今,作为信息化载体的网络不再单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介物,而是占据人们生产、生活主要地位,并影响人们生活各方各面的物质。电子政务正是信息化变革中,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新产物,它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政府成为一个更符合民意的政府:一个更开放透明、更有效率、更廉洁勤政的政府。然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成为了电子政务系统为公务员和人民谋福利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指导意见,这表明了政府决心将政务全面公开,一切政府行为受人民监督检验,与此同时这就意味电子政务系统一定会承受更强烈、更广泛的信息安全风险。所以,政府时刻要保持清醒,在保障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公开必要的公民社会生活需要的信息资源。电子政务覆盖面之广,涉及党政机关、各大省市机关部门、事业单位、非盈利组织、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综合性信息系统。电子政府简直是囊括整个国家重要信息资源的庞大数据库,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是开启这个大数据库的钥匙,没有了它的保障数据库的应用无从谈起。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包括了政务环境、通信网络和通讯基础设施、媒介、信息内容、数据等多层次的安全。如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在各组织中都是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发现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很大的隐患,所以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对国外发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做更深入的剖析,并结合管理学原理等来解读电子政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政策法规、组织管理、软硬件设备应用、人才储备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透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