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脂肪肝(liver steatosis or fatty liver)是各种病因造成脂肪代谢异常时最为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在我国约20%~30%的人患有脂肪肝。脂肪肝的典型病理变化是肝细胞内过多中性脂肪(neutral lipid)储积,并出现脂滴(lipiddroplet,LD)。目前对脂肪肝的病因研究较多,但对肝细胞内脂滴代谢和形成的研究较少。脂滴(LD)早期被认为仅仅是一个类似于糖原的能量储存结构,但是目前研究表明,脂滴并非细胞内一个简单的能量贮存器,而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旺盛、动态变化的多功能细胞成分。脂滴可能在脂类代谢与存储、膜转运、蛋白降解,以及信号传导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脂滴表面镶嵌着多种脂滴蛋白(lipid droplet proteins,LDP),其对脂滴的稳定性和代谢过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所有脂滴蛋白中,PAT家族成员是最为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组分子。PAT家族主要包括perilipin、adipophilin、TIP47(tail-interacting protein of47kDa)、S3-12以及LSDP5(lipid storage droplet protein5)。其中LSDP5是PAT家族第五个成员,主要分布于脂肪分解代谢速度较快的组织中,如肝脏、心肌、骨骼肌等,因此又称为OXPAT(oxidative tissue-enriched PAT protein)/PAT-1或MLDP(myocardial lipid droplet protein),但是其具体作用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拟确定LSDP5的亚细胞定位;通过构建LSDP5的截短体,分析LSDP5各个结构域的功能;确定LSDP5对肝细胞脂滴数量和大小、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的影响,明确LSDP5对肝细胞脂肪代谢的作用;确定LSDP5的相互作用分子,分析LSDP5对脂滴代谢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阐明LSDP5对肝脂肪代谢影响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明确LSDP5在肝细胞内的分布与亚细胞定位;2、在肝细胞系和原代肝细胞中改变LSDP5的表达,观察其对肝细胞脂滴形态和脂代谢的影响。3、以LSDP5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来筛选与之相互作用分子。并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验证其相互作用,以相互作用的分子为线索,最终阐明LSDP5的分子功能。研究结果:1、LSDP5是一个脂滴表面蛋白(LDP)。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我们发现LSDP5定位在脂滴表面。构建LSDP5截短体,进一步研究发现LSDP5的N端,含有PAT家族保守性的PAT-1区和11-mer α-螺旋的重复序列,是LSDP5脂滴定位的关键部位。同时,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结果提示,LSDP5的N端也是影响脂滴储积的关键区域。2、LSDP5增加肝细胞内中性脂肪的储积。在肝细胞内过表达LSDP5,利用Nile Red荧光染料显示肝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和数量。结果表明LSDP5能够明显增加肝细胞内大脂滴的比例,提高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LSDP5的沉默使细胞内的脂滴增大受到明显的抑制,胞浆内脂滴明显变小,肝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也明显降低。3、 LSDP5可以影响脂肪分解和脂肪酸的氧化,并与具有脂肪分解作用的蛋白ES1(esterase1)存在相互作用。LSDP5的沉默刺激脂肪分解,上调甘油三酯分解速率和脂肪分解相关酶的转录,增加脂肪酸β氧化速率和线粒体的数目。通过酵母双杂交,我们筛选出了与LSDP5相互作用的分子ES1。ES1是一个在肝脏高表达的65KD的糖蛋白,它能够水解许多的酯类,包括甘油三酯和其他的脂肪酸酯。进一步应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我们证明LSDP5能够与ES1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证实LSDP5是一个定位于脂滴表面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肝细胞内脂滴的增大和甘油三酯的储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LSDP5与ES1的相互作用,抑制ES1对于甘油三酯的水解,并进一步减少脂肪酸的β氧化来实现的。抑制LSDP5的表达,可以有效减少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储积,因此LSDP5有望成为治疗脂肪肝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