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结合仿生结构设计,研究了304不锈钢表面微/纳结构制备与激光脉冲能量及扫描速度等的关系。探讨了真空环境及激光脉宽对激光烧蚀阈值及表面微/纳结构的影响。表征了微/纳结构对样品润湿性能、着色、减反射的影响。为了提高其润湿性能,对样品表面进行了氟化处理,并研究了时效性,讨论了相关润湿性能提高的机理。具体的工作如下:(1)在空气和真空中研究了304不锈钢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LIDTs)及表面微结构同激光脉宽的关系。结果显示,SS304的LIDTs主要受环境,脉冲宽度和光斑大小的影响。在真空环境中,260fs激光脉冲持续时间辐照下的LIDTs高于35fs激光脉冲持续时间辐照下的LIDTs。(2)通过调控激光脉冲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研究微纳结构形貌的变化规律。在低脉冲能量密度下(<0.7J/cm~2但高于样品损伤阈值),周期性波纹结构清晰,表面呈疏水态;随着扫描速度的减小,表面纳米颗粒附着增加,粗糙度增大,接触角增大。在高脉冲能量密度下(>1 J/cm~2),样品表面烧蚀较为严重,纳米颗粒及纳米颗粒集团密集分布,表面呈亲水态;随着扫描速度的减小,表面粗糙度增大,接触角进一步变小。(3)为提高样品润湿性能,将样品浸入1wt%氟硅烷乙醇溶液中进行氟硅烷处理。对处理后样品性能进行表征,样品表面润湿性能提高,接触角增大,表现为超疏水。另外,氟化前后的样品接触角都随时间增长呈增加的趋势。XPS分析表明,接触角增大主要与疏水基团的作用相关:氟硅烷处理后样品表面经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大量疏水基团;静置一段时间后,样品表面自然反应生成疏水基团。本文通过研究飞秒激光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微/纳结构及其润湿性能变化。系统地研究了304不锈钢的阈值变化,微/纳结构制备工艺,润湿性能同表面结构及激光参数的关系。该结构具有高疏水的性能,及很好的减反射效果。该研究对不锈钢表面飞秒激光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