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磷血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血管及软组织钙化,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磷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磷结合剂的应用、充分透析及低磷饮食。因磷的摄入与蛋白的摄入相平行,通过低蛋白饮食实现低磷饮食,从而达到降低血磷的目的。但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高,给予低蛋白饮食有可能造成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本研究首先对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了解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在此基础上选出营养状况良好的高磷血症患者进入试验,在严格监测营养状况的情况下给予低蛋白饮食,观察患者血磷水平的变化,若患者出现因蛋白摄入减少引起的营养不良加重,立即终止试验并给予积极治疗。本研究分别应用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人体成分分析仪、人体测量、生化指标、营养物质摄入量几个方面对74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患者MIS评分平均为(3.42±0.27)分,营养不良发病率(MIS5分)为12.16%(9/74);按MIS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5分组患者与0~2分组患者相比,体蛋白指数、体脂肪指数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不同性别、年龄段分组,分别与北京城乡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比较,青年、中年、老年男性患者及中年、老年女性患者体蛋白指数均低于健康人,中年男性患者体脂肪指数低于健康人,老年男性患者体脂肪指数高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透析患者中,随着营养状况变差,肌肉、脂肪均消耗;与健康人比较,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差主要体现为蛋白质消耗。从MIS评分<5分的患者中筛选出高磷血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低蛋白饮食组(16例,DPI0.8g·kg-1·d-1)、常规蛋白饮食组(12例,DPI1.2g·kg-1·d-1),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血清磷、矫正钙、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营养状况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低蛋白饮食组患者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低蛋白饮食组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均较常规饮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蛋白饮食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稳定,与常规蛋白饮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低蛋白饮食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对营养状况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