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不同年龄段亲属活体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定期检测并比较来源于老龄亲属活体供者及中青年亲属活体供者移植肾的肾功能、临床相关生化检测指标的代偿性改变;定期规律行程序性移植肾活检穿刺,比较不同年龄段亲属活体供者在肾移植前、后的肾脏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变以及与肾脏衰老、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指标的改变,来研究老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于青年受者体内肾功能以及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07.01-2007.12期间我移植中心所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择55岁以上的老龄亲属活体14例,对应的为30岁以下青年受者14例为实验组;选择55岁以下的中青年亲属活体供者14例,对应的为30岁以下青年受者14例为对照组;两组青年受体均为首次接受肾移植。定期监测两组青年受者移植后肾功能及临床常规生化检测的变化,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肾的代偿性变化。对入组的所有亲属活体供肾行零点穿刺活检,并在移植术后6个月及术后7年对两组受体行程序性移植肾穿刺活检,观察两组受体在移植后的肾脏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包括肾小球硬化比例、肾脏病理损伤评分、肾小动脉硬化指数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肾小球硬化、肾脏衰老、肾间质纤维化紧密相关指标的改变,包括CTGF、TGF-β、LN、FN、Connexin43及mTOR,比较并评价老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于青年受体体内老龄供肾功能及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变情况。 结果: 通过长期定期观察及分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于青年受者体内后在功能及组织、病理结构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供者术前肾功能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青年受者术后移植肾的Crea、Ccr、eGFR在各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青年受者术后移植肾的Urea、BUN、血WBC、血HGB、血PLT、血LYM%、尿PRO在各时间点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青年受者术后移植肾存活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供肾零点活检无C4d沉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组间、组内的C4d沉积比较均为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供肾在零点穿刺的慢性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6月、术后7年的慢性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零点活检、6月活检及术后7年的活检的肾小球硬化比例及肾小动脉硬化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龄亲属活体供肾与移植于青年受者术后6个月的FN、LN、CTGF、TGF-β表达量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供肾与青年受者术后7年的FN、CTGF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TGF-β、LN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受者在术后6月与术后7年的FN、CTGF、TGF-β、LN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7年的CTGF、TGF-β、FN、LN、mTOR、Connexin43的表达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老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于青年受者体内后肾功能发生改变:移植肾的肾脏功能逐渐恢复,但比中青年亲属活体供肾青年受体恢复情况稍差;同时组织、病理结构也发生改变:移植肾的病理损伤改变有所缓解,移植肾肾小球硬化及肾小动脉病变有所减轻,小动脉硬化指数降低。但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肾脏的老龄化改变、术后各种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免疫抑制剂的肾毒性,移植肾的病理损害均会有不可避免的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