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做出部署,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已经涉及到人口的空间转移、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演进乃至体制的变革。大量的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的变革,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乡规划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问题,其发展和演化将产生重大变化。煤炭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和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采煤塌陷是煤矿开采不可避免的伴生物,原本可以用做耕地或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成了废弃地,甚至地质灾害,致使城市分散,边界复杂。为了把这类土地由城市的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对采煤塌陷区的复垦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变革时期,从空间形态的角度研究采煤塌陷区的作用却寥寥无几。本文以淮北市为例,基于GIS数据平台,以空间分析为主要手段,对淮北市塌陷区再利用对空间形态的影响作实证研究,认为淮北市应选择“多中心、紧凑型”的空间形态,并从塌陷区再利用角度对淮北市空间形态的提出优化建议。分析以城市空间发展的时间演变为依据,扇区、圈层环形和街道办事处为基本空间单元,从城市扩展速率、扩展方向、功能和内部结构等诸多方面,针对塌陷区复垦再利用方式,对主要建设用地和水域、绿地两种情况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作定量的分析,建立塌陷区空间形态影响分析模型,分析塌陷区利用与空间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总结其影响的特征。最后提出淮北市空间形态优化模式选择,从塌陷区角度提出淮北市空间形态优化建议。本文研究认为,复垦建设区对城市空间的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力的作用;塌陷区复垦利用,对于城市向外的扩展方向整体上影响性较小;塌陷区对居住用地在某些范围对其向外扩展有影响作用;对城区内部工业用地布局外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比例在下降;对公共设施的分散分布有一定的贡献作用,影响作用不是十分显著。塌陷区再利用为建设用地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发展对空间形态的要求,并使淮北市的空间扩展有明显跳跃性的特征,在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上则有效推进了城市内部结构的重组,并使其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塌陷区复垦为湖泊及绿地带动了淮北市建设增量强度向东和南转移,其湖泊水面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建设增长的幅度。湖泊绿地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城市休闲中心分布,提高了相山区和烈山区、杜集区的空间上联系。伴随着塌陷区复垦再利用为公园湖泊和绿地,城市独特的生态格局的日趋形成,城市功能形态逐渐走向协调平衡。结合煤炭城市空间集聚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淮北市应选择“多中心、紧凑型”的空间形态,并对此提出了从塌陷区再利用角度对淮北市空间形态的优化:塌陷区复垦为建设用地,应引导城市相山、杜集和烈山组团的零散用地,进行有效整理,统一规划,培育组团中心,完善组团功能,及时配合城市路网结构,打通组团间的主干道和快速路,对于组团中心的塌陷区再开发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位于组团边缘要严格控制好开发时序;塌陷区复垦为绿地和湖泊,作为组团间的分隔和增长边界,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按水体划分为为不同休闲功能,其开发需严格控制绿心界线,规范开发建设行为,不得将其随意占用转作其他用途或进行大量的城市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