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信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基本范畴和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信息倍增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区域空间结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等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服务对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信息服务如何服务于西部现代农业建设、工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与西部空间布局优化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文从经济意义上阐释了信息服务的科学内涵。认为信息服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依托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加工、传播、检索和运用,在完成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中实现城乡区域经济发展要素质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活动。信息服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加速器,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平衡器。从经济技术统计角度看,信息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IT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等组成。发展信息服务,信息网络是物质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是价值核心,高素质的人是主体。
本文根据西部区情和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任务,论证了信息服务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指出,在西部区位不利、交通不便、城乡二元结构反差剧烈的条件下,信息服务是沟通城乡区域联系、缩小地区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在西部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技术结构不协调、积累能力低的背景下,加强信息服务是实现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和空间结构协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工业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前期具有某种“逆高度化”特征。论文阐明,党的第十七大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道路,在高起点上解决了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跨越和产业跨越的障碍,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论文提出信息服务通过微观层面提升工业竞争力和创造力、宏观层面发挥关联效应促进三次产业有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形成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论文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概述了信息与产业融合的产业集聚模式、技术改造模式和资源重组模式。
本文根据西部具体区情和空间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探讨了对信息服务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空间结构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论文认为,首先,通过信息网络对中心与边缘的联系沟通,从而影响企业区位选择和政府宏观布局,进而影响西部产业重组和空间结构演进;其次,通过农村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增强西部城乡之间的联系,引导城乡商品流动和人口流动,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咨询,加强地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第三,信息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信息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有针对性地向农村倾斜。
本文探讨了信息服务促进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问题。论文认为信息服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政府管理创新也有利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创新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树立新的政府管理理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重构政府的组织结构。论文探讨了创新政府管制对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作用和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