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经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然而由于不恰当使用而导致的手机成瘾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生理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手机成瘾已成为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以往手机成瘾研究大多集中于手机成瘾水平与人格特点、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关系,当前研究者逐渐把研究重点转移至手机成瘾者与正常使用手机者在认知加工特点的差异上。注意过程是认知加工的起始阶段,所以探究手机成瘾者注意特点就变得极其重要。本研究试图采用量表测量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手机成瘾大学生与正常使用手机大学生对手机相关信息与人际评价信息注意偏向有何区别及其机制。研究一a利用点探测任务,采用2(手机成瘾水平:手机成瘾组、正常使用手机组)×2(词语类型:手机相关词、中性词)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手机成瘾大学生对手机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研究一b利用情绪Stroop任务,采用2(手机成瘾水平:手机成瘾组、正常使用手机组)×3(词语类型:积极人际词、消极人际词、中性词)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二利用线索-靶子任务,采用2(手机成瘾水平;手机成瘾组、正常使用手机组)×2(线索类型:有效、无效)×2(词语类型:手机相关词、中性词)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最终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点探测范式发现,手机成瘾水平对大学生手机相关词注意偏向是有影响的,不同手机成瘾水平者的注意模式不同,手机成瘾者对手机相关信息存在注意偏向,正常使用手机者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注意偏向。(2)采用情绪Stroop范式发现,手机成瘾水平对大学生人际评价信息的注意偏向无影响,两者都表现出了对消极人际评价词的注意偏向。(3)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发现,手机成瘾者对手机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是注意解脱困难并非注意警觉,而正常使用手机者既不存在注意解脱困难也不存在注意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