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尤其是隐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往往十分隐匿,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结核菌素皮试(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是长期以来用以诊断LTBI的唯一手段。然而由于存在诸多缺陷成分,在普遍接种BCG的地区造成非常高的“假阳性”率[1]。此外,皮试的操作和结果的解释存在主观依赖性,降低了检查的准确性[2]。结核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for interferon-γ, T-SPOT.TB)是以特异性抗原为基础,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诊断结核感染的新方法。目的:探讨T-SPOT.TB在结核高危儿童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为LTBI儿童的及早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①病例选择收集2009年1月-2009年11月由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39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患者,以与其密切接触,但未被诊断为结核病的高危儿童47例为研究对象。②分组其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龄4月~14岁,平均年龄5.75±3.94岁。以PPD硬结大小分为四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5mL室温静置。③观察指标所有入选儿童均在入组0,6,12,18和24个月进行免费PPD及T-SPOT.TB检测,同时观察、记录其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必要时行胸片检查,最后观察治疗后斑点数的变化;同时分析了该试验的各影响因素。结果:①在47例结核高危儿童中,检出6例为T-SPOT.TB阳性者,阳性率为12.7%;以PPD硬结大小分组,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见表2;为期2年的T-SPOT.TB监测,未见新发阳性病例。6例为T-SPOT.TB阳性者,同时给予全胸片检查,仅有1例提示肺门阴影明显增浓增粗,考虑为原发性肺结核,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口服,其余5例儿童胸片未见异常,单用异烟肼口服,治疗6个月后,4例转阴,2例斑点数明显减少,12个月后全部转阴,PPD硬结直径在治疗前后并无明显改变。②卡介苗接种后,PPD硬结平均直径波动在0-15mm,在无法获取金标准的情况下,若以T-SPOT.TB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PPD硬结平均直径为10-15mm时,诊断符合率为10.0%;PPD硬结平均直径≥16mm时,诊断符合率为100.0%(见表3)。结论:在结核高危儿童中,T-SPOT.TB较PPD试验对LTBI具有更特异的诊断和鉴别价值,而且可以进行疗效评估,PPD试验可用于LTBI的初筛检查。此外,T-SPOT.TB试验结果不受性别、年龄、BCG接种史、结核病接触史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