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创建者之一。《红字》普遍被认为是霍桑文学生涯的最高峰。自《红字》发表以来,就吸引了美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丁梅斯戴尔作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之一,一直就是文学批评的中心。霍桑本性是一位充满矛盾性的作家,他对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先和清教主义都充满矛盾心理。一方面,霍桑对这三者心怀憎意,他甚至尝试割断与这三者的联系:搬离自己的故乡、改动自己的姓氏、抨击清教主义的严酷教义;而另一方面霍桑也正是在三者的熏陶与影响之下成长,这已经成为他本性的一部分无法割断。霍桑在创作中的想象成分都是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依托,因此霍桑在创作之时,也不可避免地将这种矛盾性心理投射到所创作的角色之中。《红字》中的丁梅斯戴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丁梅斯戴尔在清教教义的严厉制约下,长久以来压抑自己的人性和内心真实自我,以履行自己作为牧师的神圣职责。但是自从与海斯特犯下私通的罪行之后,丁梅斯戴尔就陷入了无尽的挣扎和痛苦之中。本文在丁梅斯戴尔的内心忏悔和挣扎的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心理历程,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人性的最初觉醒阶段、假面和内心自我挣扎阶段、以及最后罪行的告白阶段。本文以心理分析学创始人荣格的假面理论学说为基础,分析丁梅斯戴尔的心理历程。最终,丁梅斯戴尔挣脱了假面和清教教义的束缚,获得了人性的彻底觉醒。丁梅斯戴尔以履行自己的牧师职责和进行罪行的告白来赎罪,最后获得了灵魂的净化。本文的结论是:新英格兰地区一位受人敬仰的牧师丁梅斯戴尔,深受清教主义严酷的约束和禁锢。在与海斯特犯下清教主义难以原谅的罪孽“通奸”之后,丁梅斯戴尔无力与宗教对抗,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挣扎过程,走向了进行最后的告白与忏悔,以获得赎罪和灵魂的净化。从丁梅斯戴尔的挣扎过程中,我们看到霍桑对清教主义的观点。霍桑虽然抨击了清教的严酷教义但也承认了赎罪在宗教忏悔中的力量,以及为教众带来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