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经腹膜外与经腹膜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人工肛门控制排便的能力。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行腹腔镜Mile’s术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造口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腹膜外造口)54例(失访3例)和对照组(经腹膜内造口)59例(失访8例),采取电话、书信、QQ、邮件、门诊等方式比较2种造口方式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1年控制排便能力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0.0%(0/51)]较对照组[13.7%(7/5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P=0.019),造口水肿发生率[19.6%(10/51)]明显高于对照组[5.9%(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术后半年,两组人工肛门控制排便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人工肛门控制排便能力及综合评价优良率[66.7%(34/51)]均高于对照组[29.4%(1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Mile’s术后经腹膜外造口可明显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且具有更好的控制排便能力,是临床首选的造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