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社会支持、孤独感的多重中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然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技术工具之一,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过度使用手机已经在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具有现实价值意义。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子女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同,同时,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个体的社交能力的发展和对孤独感体验也不尽相同。有学者指出,孤独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社会支持也可以作为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说明这四个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父母教养方式、手机依赖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以往研究,将这四个变量联系到一起进行探究的并不多。本研究将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进行考察,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并探索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在这之间的间接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湖南高校397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为研究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父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手机依赖(直接效应为0.28和0.26),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个中介变量影响手机依赖(间接效应为0.158和0.151)。该中介模型包含了社会支持、孤独感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共同作用的三个中介路径(效果量为 19.6%、10.3%和 6.2%;20.0%、11.7%和 5.1%)。(2)父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影响手机依赖的三个中介路径之中,通过社会支持这一变量的影响最大(效果量为19.6%和 20.0%)。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孤独感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其中父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程度越高,手机依赖程度越高;(2)父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程度越高,子女社会支持越低,从而导致手机依赖程度越高;(3)个体孤独感体验会随着父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程度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手机依赖程度越高;(4)父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程度越高,会使子女社会支持越低,让其孤独感体验越高,为了逃避这种不良情绪,导致手机依赖程度增加。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通过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
总政歌剧团近日在京隆重推出一台熔中国歌剧经典唱段于一炉的中国歌剧精选片段集萃《党的好儿女》。演出通过再现歌剧舞台上我党不同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艺术形象,回顾峥嵘岁月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