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多数国家有自己的货币,欧元的诞生打开了货币统一的讨论。在一些国家,美元也被广泛用于支付、存贮和记帐,这种现象被称为非官方美元化。尤其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国家经历了高通胀之后,这种现象逐渐增多。比如墨西哥、以色列、秘鲁等国家在当时通胀都达三位数,其国内居民为了维持购买力,不得不把本币换成美元,时间一长,政府也就允许居民在银行开立美元帐户,且把流通中的美元及美元存款都考虑进货币统计中。 尽管美元化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但仍未引起注意,其研究也多限于学术上,直到近几年世界性的金融市场动荡(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的亚洲、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才引发了新兴市场国家(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EMS)的宏观经济改革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使经济稳定的政策和机构安排上,结论从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到资本流动限制,从浮动汇率到美元化,其中适当汇率制度的选择处于争论的中心地位,因为从这几次危机中可清楚地看到本币贬值的巨大成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传统的危机发生理论提出质疑,并大多转向支持浮动汇率,因为这些危机国有个共同点——汇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固定。但有意思的是,这些新兴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因此而转向,仍继续盯住美元或马克,即使那些宣布浮动的,也常干预外汇市场。 完全美元化的讨论则完全是由1999年初,阿根廷总统卡洛斯·梅内姆(Carlos Menem)推出的完全美元化计划而引起的。根据这个计划,比索将完全被美元所替代。但阿根廷与美国之间会有一些协议,分享包括铸币税(Seignlorage)在内的一些东西,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货币风险,个人投资者将更好的评估投资项目,从而降低国家风险,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一个主权国家将把自己最重要的经济主权之一交给另一个国家,从而事实上的部分成为该国的附属国。消息传出,全球舆论哗然,美元化遂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热门话题。 完全美元化的正式提出比较晚,而当前形势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选择,如厄瓜多尔2000年9月已宣布完全美元化了。本文就是在样的 完全美元化问题探索背景下着手对完全美元化进行深入研究的,以期给所有已美元化及打算美元化的国家以参考。 在本着完全美元化与欧元区的产生一样是全球货币统一的过渡形式的基本观点之下,本文共分为五章。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讲述美元化的定义、成因、影响及衡量办法。由于其他一些相关讨论较为独立,对美元化的分类一直不统一。本章就先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其产生原因及衡量方法作一探讨。为下面对完全美元化的讨论的展开打下基础。 第二章从反美元化措施效果不佳、货币一体化的趋势及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等不同角度着手分析,进一步阐述完全美元化的兴起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元化国家一方面有消除美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的需求;另一方面,国际上货币一体化的趋势及美元的相对稳定和它们与美国密切的经贸关系也提供了这一手段。 第三章是就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成本收益角度探讨了完全美元化的可行性。其中完全美元化的收益主要在于:风险溢价的消失,通货膨胀的降低,促进经济融合等;而成本主要为:铸币税的损失,对货币政策的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影响等。以印尼为例,强调在对比相关成本与收益时要注意正确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就完全美元化的准备条件展开探讨,在两种主流观点的基础之上,将各种准备条件分为三类:保证可以实施的必须条件,保证实施顺利进行的配套条件和保证实施成功的条件。然后就美元化国与美国在实施完全美元化时可能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第五章讲述从完全美元化讨论中的启示: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回顾的基础之上,对其未来的改革及发展做出大胆设想。然后对亚洲和我国的货币、汇率制度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