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着现代艺术发展的脉络探究:浏览从格列柯(E.Greco).于特里罗(Maurice Utrillo)到杜菲(Duffy)、再到格利斯(Gris)与德劳内(Delaunay)、莱热(Lger)等这些二十世纪中期之前、其大部分作品的题材被城市风景所统治的艺术家的画面后,我们不禁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热情探索这类主题的画家的画面恰恰有着复杂多变的风格面貌。实际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创作自由度的增强得益于城市这一文明形态惊人的图像容量:比如始终处于更新变化中的城市建筑复杂的结构与质感、高低错落的房屋间独特的空间透视和行走中街巷不断改变的图像,当然还有自然风光及人物。本文通过对毕业作品《故城》的准备以及创作阶段的考察、构思、绘画等流程的探讨与思考,竭力在图像学、心理学、美学和艺术史学体系内证明城市风景作为一个绘画题材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在城市这样一个巨大的素材库里,来自于历史,宗教、自然与现实生活的任何一条线索都可以演化为一个创造者艺术灵感的起点,对客观自然的幻化和对人的经验的诠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发生,抒情性的表现和叙事性描述也毫不冲突。文章将分成两个互相关联的框架展开这一课题的研究:一、对美术史上城市主题绘画的分析研讨,这将是本人对毕业作品《故城》所论述的创作缘由与思路的理论前提与背景。同时,也是让本人在创作中形成的这些体验有了思考和比较的着力点:二、毕业创作的实践总结和分析,这是本人提出并证明本文结论最重要的基础与支点。具体来说,在第一章里,本文围绕毕业作品展开讨论,同时以格列柯和于特里罗的两幅油画作品为实例,着重研究艺术家观察城市图像与“再现”城市之间的链环,例如,作为客观的“城市”所赋予观看主体的几乎取之不尽的视觉材料以及主观由此产生的视知觉机制,并对其在绘画理念方面的潜在影响进行解读与梳理。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观点更具说服力,文章还在其中穿插着东西方文化对城市这一题材在各自艺术系统内的表达的比较。第二章则着重阐述城市图像的独特功能以及它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通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本人在创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理论化:一方面,城市内大量或明确或模糊、或静态或动态的视觉图像、概念,符号对艺术家在心理、观察方式、实践手法等方面始终有着巨大影响。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人类集体记忆中关于城市的深厚文化记忆也将帮助作者开拓思路,在其作品里实施与巩固艺术艺术意志。在传统具象艺术向现代艺术过渡的这一阶段,为了与几乎取之不尽的城市图像资源相适应,艺术的形式、风格和观念等自然会演变出更多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