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是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在德国的一个美学流派,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传入我国,并掀起研究热潮。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探讨合唱指挥问题,分为三个部分:一、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接受美学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期待视野”、“空白”与“审美经验”。“期待视野”指读者由生活经历、爱好、知识水平等综合形成的对作品的审美期待;“空白”指文学作品中没有实写或者没有明确写出来的内容,但是,通过已写出的内容可以提示或者暗示出的那部分就是空白;“审美经验”指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各种审美体验,具体表现为阅读时的审美愉悦感。接受美学上述核心概念与合唱指挥艺术存在某种程度的契合,主要表现为四点:1、合唱是一门需要多重接受(指挥对作品的接受以及队员对指挥、观众对队员的接受)的艺术,因此,接受问题对合唱指挥来说,比其它艺术更具有显要地位;2、指挥在演出进行中,仅仅依靠手势、眼神、体态等表情达意,而不能依靠语言、文字、图像等含义明确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因此,接受的有效性对合唱艺术来说,是一个成败攸关的问题;3、合唱指挥的基本原则“简、准、美”,从本质上看,正是暗合接受美学三大核心理论的;4、合唱指挥中的许多指挥技巧,其实都十分注重合唱队员的接受,因此,从本质上看关涉的正是接受美学问题。二、接受美学理论在合唱指挥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三点:1、“期待视野”与合唱指挥的关系。按照期待视野理论,好作品本身的视野是要高于大众期待视野的,因此,艺术接受过程就是这两种视野(作品视野与大众视野)的融合也即“期待视野融合”的过程。合唱活动中,作品与指挥的视野融合、指挥与合唱队员的视野融合以及队员与观众的视野融合,各有其特点;2、“空白”理论与合唱指挥的关系。合唱活动中有三种形式的空白:指挥图式的空白、指挥过程中的空白以及队员演唱时的空白;3、“审美经验”与合唱指挥的关系。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是审美愉悦的传达,如何将审美愉悦与审美情感经由指挥到合唱队员、由合唱队员再到观众进行有效传达,是决定合唱最终成败的关键问题。三、接受美学对合唱指挥艺术的启示意义。主要有三点:1、合唱活动中,有三次期待视野融合(作品与指挥的视野融合、指挥与合唱队员的视野融合、合唱队员与观众的视野融合),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比如,杨鸿年先生的“杨氏合唱训练体系”探讨的就是第二次视野融合,而关于第三次视野融合目前还没有学者开展相关研究;2、好的合唱作品,都留有大量空白,指挥首先要通过前期案头工作将这些空白填满,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必须学会“留白”的艺术,因此,能否让自己的指挥“从有到无”,从繁杂到“留白”,是衡量一个指挥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3、合唱几乎是所有艺术中情感传达环节最多(从作者到指挥到合唱队员再到观众)因此传达最不容易的一个门类,正因为不易,作为一名指挥,才更应该在合唱活动中,小心呵护这种来之不易的情感,并以情感传达的有效性来考量整个合唱活动的始终,唯有这样,才能让音乐情感在传递过程中不变味、不降格,而是随着合唱队员情感主动性的激发,更丰富、更震撼,在演出时才能更易引起观众的身心融入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