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铟(indium,In)是一种稀散金属,在信息﹑宇航﹑能源﹑军事工业及医药卫生领域均有着很广泛的应用。随着铟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增多,接触人群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吸收的铟通过血液转运到软组织及骨骼,并随尿及粪便排出体外。本研究旨在了解硫酸铟的细胞毒性﹑DNA损伤及细胞毒性机制,试图探讨硫酸铟可能的细胞损伤机制,为提出有效保护职业暴露人群健康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1)以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作为实验系统,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硫酸铟对L929细胞作用不同时间段后,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了解浓度-时间-毒性效应的关系;(2)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CGE彗星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硫酸铟对L929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的程度;(3)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硫酸铟对L929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的程度;(4)用流式细胞技术DCFH-DA法检测不同浓度硫酸铟处理L929细胞后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5)流式细胞术用JC-1检测不同浓度硫酸铟作用下对L92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1)MTT法显示,在24h及48h处理过程中,当硫酸铟终浓度1mmol/L及以上,各染毒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随染毒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也呈浓度依赖性降低。(2)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1~4mmol/L硫酸铟作用2h及12h后,彗星细胞拖尾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分析指标彗星尾长、Olive尾矩和彗尾DAN含量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0.05)。(3)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在1~6mmol/L硫酸铟作用2h后,细胞核内γH2AX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焦点数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随硫酸铟染毒浓度升高,活性氧(ROS)含量相应升高并呈现线性相关关系。(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在硫酸铟染毒12h条件下,随染毒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硫酸铟能明显抑制L929细胞的增殖。在各个染毒时间段内细胞存活率随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并呈浓度依赖关系。(2)1mmol/L硫酸铟染毒2h可引起细胞DNA单链断裂。(3)在2h染毒条件下硫酸铟可引起细胞DNA双链断裂。(4)硫酸铟可引起L929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5)硫酸铟可引起L92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硫酸铟可引起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活性氧含量增加,造成DNA损伤,同时引起膜电位降低,影响线粒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