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新疆玉米螟天敌资源组成不清、其优势天敌控害能力尚未明确的现状,通过对南、北疆玉米主产区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越冬幼虫和田间卵块的自然寄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区寄生性天敌对玉米螟的自然控害能力。此外,通过开展玉米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系统研究,探明了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玉米螟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组成,明确了北疆春播玉米种植区主要优势种天敌,并结合其室内捕食功能反应明确了优势种捕食性天敌对玉米螟卵块和1—3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系统的摸清了新疆玉米主产区玉米田主要害虫玉米螟的优势天敌及其控害能力,为挖掘与保护利用本地天敌进而控制玉米螟为害、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新疆北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经过系统调查共获节肢动物11628头,隶属3纲13目42科66属71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该地区害虫优势种,优势种天敌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 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 Linnaeus。对不同播期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播期的推迟对天敌和中性昆虫的发生影响较小,但害虫亚洲玉米螟发生盛期的百株幼虫量及为害率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递减趋势。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方面,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是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探究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是摸清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亚洲玉米螟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组成的重要手段。2、通过对新疆8个玉米螟地理种群越冬代幼虫调查发现:其寄生性天敌主要有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和姬蜂(ichneumon),病原菌主要有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细菌(bacteria)及病毒类。其中寄生性天敌中,玉米螟厉寄蝇仅在北疆和东疆发生,其中伊犁、博乐、哈密寄生率较高,均可达21.99%以上,而姬蜂仅在北疆伊犁和乌鲁木齐发生,且寄生率低于1%;病原菌方面,细菌及病毒类在各地区均有发生且感染率均高达57.24%以上,其次为白僵菌,各地区感染率较低,但乌鲁木齐可达25.80%;。因此,利用自然病原菌及玉米螟厉寄蝇对于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控制其为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们还于2017年分别对新疆南、北疆3个地州5个县市玉米螟卵的田间自然寄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发现,上述地区二代玉米螟卵的自然寄生率可高达92.78%以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分别是: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euproclidis)(本地蜂种)。综上可见,寄生性天敌对玉米螟越冬幼虫及田间卵的自然控害能力较强。通过对新疆北部玉米田优势捕食性天敌与优势害虫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灰色系统分析发现,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这表明,上述优势天敌与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跟随效。3、在上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优势天敌中华草蛉、方斑瓢虫和黄褐新园蛛的捕食能力及控害效益进行评价,结果发现:3种优势天敌对各龄期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型,即天敌的捕食能力和和猎物的密度为负加速曲线。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能力最强,其对1龄、2龄、3龄亚洲玉米螟幼虫24h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53.32头、53.98头、17.42头,并对卵块有捕食作用,24h最大捕食量为251.03粒。因此,保护和利用玉米田田间优势捕食性天敌,对控制亚洲玉米螟发生及为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