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我院采用减压、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和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cage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3月-2010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历资料,按照具体的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6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9岁;椎体滑脱L3-42例,L4-531例,L5-S14例; I°滑脱29例,II°滑脱8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24例,采用减压、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B组13例,采用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cage融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及随访行X线检查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隙的高度和滑脱的百分率;术后1、3、6、12个月行X线检查评估两种植骨方式的融合率;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术后3-4年,平均40个月)按VAS和ODI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3.04±19.23min和306.67±51.4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3.91±109.62ml和575.00±222.08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中出现脑脊膜撕裂;2例术后出现根性症状加重;术后复查cage位置均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出现。2. A组滑脱的百分率由术前的20.25±3.38恢复到术后的3.58±1.61;B组患者滑脱的百分率由术前19.50±6.74的恢复到术后的3.43±0.84;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滑脱复位丢失的百分率分别为2.05±0.92和0.61±0.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的高度由术前的6.58±0.78mm恢复到术后的10.70±0.96mm;B组椎间隙的高度由术前的6.56±0.58mm恢复到术后的11.58±0.74mm,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丢失分别为1.17±1.11mm和0.10±0.07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4例患者达到完全融合,融合率91.9%。A组术后完全融合21例,可能融合3例,完全融合达87.5%;B组13例患者术后100%达到完全融合。3. A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43±1.04恢复到术后的1.52±1.08;B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42±1.08恢复的术后的1.42±1.08,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1.91±1.20和1.00±0.8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ODI评分由术前的40.96±2.38恢复到术后的12.36±2.58;B组患者ODI评分由术前的41.47±2.54恢复的术后的12.41±2.9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13.33±3.22和9.42±2.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手术方式在滑脱的百分率和椎间隙的高度上术后都能得到很好地纠正,经椎间孔椎间植骨+cage融合手术方式术后椎体复位程度及椎间隙的高度丢失较少;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融合率均较为理想,但经椎间孔椎间植骨+cage融合术后的融合率更高。2.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均能获得明显的缓解,但对于患者远期的临床疗效经椎间孔椎间植骨+cage融合方式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