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的和平与发展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而局部的冲突和摩擦却时常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作为正在和平发展中的新兴大国,以更为成熟的姿态参与到第三方国际冲突管理的过程中,主动地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责任,既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是中国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提升国际形象的内在诉求。也正因为如此,研究中国在第三方国际冲突管理领域的表现,进而为未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作为提供建议,将是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研究迫切需要完成的使命。从第三方国际冲突管理的理论出发,本文将在深入剖析其概念、方式,以及影响国家参与的因素的基础之上,借助管理层面、介入方式两个维度区分国家参与第三方国际冲突管理的行为模式,并搭建从管理理念、冲突背景和即时互动三个层面解释国家参与行为的动因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对冷战后至今中国参与第三方国际冲突管理的具体事件和历史进程分阶段进行梳理,并利用搭建的理论和框架对中国各个阶段行为模式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冷战结束至今,中国参与第三方国际冲突管理的行为总体上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到全面,由个案到机制这一逐步发展的过程。管理态度的开放化、管理对象的拓展化,以及管理行为的深度化是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更进一步地,本文指出,管理理念层面的因素及其发展决定了每个时期中国参与行为的基本特征;冲突背景层面的因素决定了中国针对各项冲突所进行的管理模式选择;而即时互动层面的因素,则构建了中国最终参与冲突管理的有利环境。这三个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冷战后中国参与第三方国际冲突管理的行为及其演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