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作为有高致残率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一直备受关注。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发生率较高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常因此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而运动功能障碍中又常以上肢功能障碍为康复治疗的难点。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作用于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的磁场,并给予重复连续刺激,产生可持续一段时间的累积效应,刺激局部和远隔区域的大脑功能的一项技术。r TMS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康复治疗手段,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无交叉感染的特点,逐渐受到康复医学界的关注。目前r TMS治疗过程中方案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所做的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频率的r 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r TMS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或住院病人81例,入组患者均无治疗禁忌症,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将81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低频r TMS组24例,高频r TMS组31例(治疗中3例脱落),r TMS假刺激组26例。低频r TMS组治疗部位:健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M1区;刺激频率:1Hz;刺激时间:20分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高频r TMS组治疗部位:患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M1区;刺激频率:10Hz;刺激时间:20分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r TMS假刺激组:给予r TMS假刺激;配合常规康复训练。三组治疗时间:r TMS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时程两周,每周5天,共10次;常规康复训练每次70-8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时程两周,每周5天,共10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FMA)患侧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定,Wolf偏瘫上肢功能评测量表(The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评定,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定,Berg平衡功能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结果:1 r TMS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1 FMA上肢评分、WMFT评分治疗前,低频r TMS治疗组、高频r TMS治疗组与对照组三组之间,FMA上肢部分评分、WMF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高频r TMS治疗组和低频r TMS治疗组FMA上肢部分评分、WMF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频r TMS治疗组评分高于低频r TMS治疗组(P<0.05);三组之中,每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FMA上肢评分、WMFT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2 FMA下肢评分治疗前,低频r TMS治疗组、高频r TMS治疗组与对照组三组之间FMA下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高频r TMS治疗组和低频r TMS治疗组FMA下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频r TMS治疗组评分与低频r TMS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中,每组治疗前与治疗后FMA下肢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3 MAS评分治疗前,低频r TMS治疗组、高频r TMS治疗组与对照组三组之间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中,每组治疗前与治疗后M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 r TMS对平衡功能(BBS评分)的影响治疗前,低频r TMS治疗组、高频r TMS治疗组与对照组三组之间BB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中,每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B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 r TMS对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治疗前,低频r TMS治疗组、高频r TMS治疗组与对照组三组之间MBI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MB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中,每组治疗前与治疗后MB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本次实验中,1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较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