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架蛋白RACK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 1,活化的C激酶受体1),是WD重复序列家族成员,由7个Trp-Asp(WD40)高度保守的序列组成,分子量约为36KD,因与G蛋白β2亚基同源也被称为GNB2L1(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subunit beta-2-like 1,鸟苷酸结合蛋白亚基beta2样)。RACK1可以依靠其表面形成的丰富的蛋白-大分子相互作用表位与多种胞浆蛋白及细胞亚结构结合,参与多条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多项研究表明,RACK1在肝细胞癌中存在高表达,通过不同机制促进肝细胞癌发展。然而RACK1在正常肝组织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却尚属未知。本研究主要利用RACK1在肝细胞内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对RACK1在正常肝细胞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研究;进一步对RACK1在氧化应激相关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以及细胞模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目的:探讨RACK1在肝细胞内缺失对小鼠存活率的影响;探讨RACK1在肝细胞内缺失对肝功能及肝组织代谢的影响;探讨RACK1在肝细胞内缺失对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探讨RACK1在肝癌细胞应对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我们利用课题组已经建立的RACK1肝细胞内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基因型为RACK1 loxp+/+,Alb+/-的称为KO小鼠;相应的,基因型为RACK1 loxp+/+,Alb-/-的小鼠为对照小鼠(WT),对同窝同性别的WT和KO小鼠进行体重检测、鼠尾血的采集,探讨了RACK1在肝实质细胞内的缺失对小鼠生存率及肝功能的影响;通过对小鼠肝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油红O检测,探讨了RACK1在肝细胞增殖及代谢中的作用;利用肝脏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模型,观察RACK1在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利用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从体外方面验证了RACK1在肝细胞中对TNF-α诱导的细胞死亡的作用;课题组其他成员利用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鉴定的方法发现了RACK1潜在结合蛋白氧化还原酶CBR1,我们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其相互作用;利用流式检测方法验证了RACK1与CBR1在肝细胞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并对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WT和KO小鼠中的多项平行实验的观察,未发现RACK1缺失对小鼠的生存率及体重有显著性影响;发现RACK1缺失能够造成一定程度的肝细胞本底增殖,发现RACK1缺失导致脂肪堆积并一定程度的加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分离的WT和KO小鼠的原代肝细胞中,发现RACK1的缺失显著增强了TNF-α和CHX诱导的肝细胞死亡。在肝癌细胞系中,发现敲低RACK1会促进细胞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活性氧簇)产生,发现RACK1能够促进CBR1表达上调,进而发现RACK1能够通过CBR1抑制肝癌细胞ROS产生。结论:RACK1在正常肝细胞中的缺失对肝组织代谢造成一定影响并一定程度的增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肝癌细胞系中,RACK1通过CBR1抑制ROS产生,拮抗TNF-α和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