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峡江地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也自成一格。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东汉墓砖上,墓砖规格和纹饰有着明显的时代和区域特征。墓砖作为墓葬的建筑材料,不仅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反映着先人的丧葬意识,是我们了解当地丧葬习俗、思想观念的一个切入点。以往学术界涉及峡江地区东汉墓砖的研究较少,关注点大多集中在纹饰图案上,因此对墓砖进行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考古发掘资料,对峡江各个地区东汉墓砖的规格,即形制和尺寸进行梳理。分别对所出现的条形砖、楔形砖、子母砖、盒子砖和双体砖分类整理,可以发现条形砖规格呈现出以奉节为界点,东西两区的差异。越往西墓砖形制越狭长、越厚,越往东墓砖形制为标准长方形或近方形,较薄。各个地区使用楔形砖的形制也不同,涪陵、忠县、万州、云阳流行用梯形子母砖横砌,丰都、奉节大部分用厚楔形子母砖立砌,而巫山、巴东、秭归地区则用厚楔形砖立砌。另外,峡江地区墓壁砖砌筑以错缝平砌为主,还有对缝平砌、平砌竖砌混合、不同纹饰相隔平砌的方法。铺地砖常见错缝、对缝铺设、人字形铺设、横纵混合铺设等。然后对峡江地区东汉墓砖纹饰进行分类,根据墓砖的内容分为抽象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钱纹、铭文五大类,从整体上对所出土的墓砖纹饰进行把握。并对其中出现频率高、具有代表性的车轮纹砖进行专题性研究,建立起东汉车轮纹砖的发展演变序列。车轮纹砖在新莽—东汉早期出现在巫山和万州地区,东汉中晚期发展达到鼎盛,数量众多,样式多变,整体呈现出车轮数量增多、车辐数量增多的趋势。同时本文认为,与车轮纹组合的双环结纹寓意驾驭动物的缰绳,弓形纹是马匹形象的简省,几字形象征着车马部件“衡”。车轮纹砖之所以在万州地区广泛盛行的原因,或与当地崇尚财富的社会风气有关。通过梳理墓砖规格和纹饰两条发展脉络,从反映出的信息可以发现墓砖在峡江地区内、外存在诸多差异和共性。区域内部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瞿塘峡为界东西两侧,由于受到自然地理和政治因素等限制,以西地区墓砖风格更加简单原始,以东地区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更强烈,纹饰成熟多变。同时,以大宁河流域为依托的大宁河宽谷和以香溪、神农溪为依托的香溪宽谷地带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大宁河宽谷流行鱼纹、蟠虺纹、叶脉纹、树纹砖等,而香溪宽谷流行柿蒂纹、动物纹、几字形纹、弓形纹、双环结纹等。另外,香溪宽谷内的两溪地带,因受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神农溪下溪口处遗存数量较香溪流域更密集,墓砖纹饰种类更丰富。区域外部的差异和共性米自与周边地区(湖北北部及东部地区、湖南地区、四川地区)的文化互动。其中,瞿塘峡以东的巴东和秭归县受湖北北部及东部地区、湖南地区影响较大。从墓砖规格看,与巴东等地趋近方形的砖型不同,湖北北部及湖北东部地区条形砖更狭长,厚度增加。瞿塘峡以东地区流行用厚楔形砖立砌的习俗与湖南地区使用情况相符。从墓砖纹饰看,都流行单线、双线二方连续纹砖。但湖北北部及东部地区流行的多重菱形内饰斜“日”、“目”字纹,湖南地区常见的对称圆弧与三角形、同心圆组合纹都在整个峡江地区都不见。除此之外,湖北北部及东部地区、湖南地区封门常见用条形砖人字形砌筑,而峡江地区未见此砌筑方法。瞿塘峡以西的涪陵和丰都地区墓砖风格则与四川地区更为相似。从墓砖规格看,长度和宽度都比较接近,但是四川地区墓砖厚度总体较薄,长厚比数值较大。从墓砖纹饰看,两地流行的菱形乳钉纹、多重菱形纹砖无明显区别,而四川地区流行的联璧纹、云气纹、卷草纹砖都在峡江地区不见。综上,对峡江地区东汉墓砖规格和纹饰等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区域性的差异及共性,有助于峡江地区汉墓发展序列研究,加深我们对峡江地区复杂、多元文化面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