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带动全球经济的高度发展,对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引起高等音乐教育观产生质的变化,音乐人才的模式由过分注重实际功利的专业型转向注重综合素质型,这反映出现行的声乐教育模式已不适应音乐教育的发展,深入改革声乐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艺术与文化相脱节的现象为切入点,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利用符号学具有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学术特点,深入研究声乐艺术的本质,透彻阐释由于文化系统内各文化要素与声乐艺术存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的张力关系,使得声乐艺术符号蕴涵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以此论证声乐教育急需接活文化之源回归文化母体。并提出在声乐课程设置中应充分体现声乐艺术与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等新观点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构建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使声乐教育回归文化母体,通过声乐艺术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立体地领悟声乐艺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为了进一步突出声乐艺术的民族特色,提出按照母语表达系统的要求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打破以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法的制约,增设方言课、中国声乐史论,中国乐理等课程。使声乐教育回归母语文化真正成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由此体现本人所认为的声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嗓音开发,更是指导学生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维护,弘扬母语音乐文化的新观点。
其他文献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提高学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学习英语成为学校教学中较为重视的部分,反而导致国语教学
期刊
短文改错是每年高考英语试题中平均得分较低的题型,但由于其本身有规律可循,有必要对其命题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高解题技巧。 Essay error correction in college ent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