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区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人口、经济活动又一聚集地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中心,地处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该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也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京津冀区域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是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与珠三角、长三角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益凸显,尤其是河北省的各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北京和天津地区。可以这样说,从全国看,河北省是经济发展的“小高地”;从沿海地区看,河北省是经济发展的“盆地”。因此,探究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源泉对于京津冀区域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背后的经济规律,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旨在为京津冀区域形成地区联动,共赢发展提供思路。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交易效率的内涵、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交易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构建了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易效率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衡量了2001-2010年间京津冀区域13个地区的交易效率指数。再次,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京津冀13个地区的交易效率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2001-2010年,京津冀区域内各地区的交易效率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不同。同时,交易效率结构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经济发达地区,交易制度存在明显的优势。而经济落后地区,交易技术对交易效率的影响比较突出。(2)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相关关系。即交易效率提高1%,地区人均GDP将增长1.37%,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