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和最终价值体现,其不仅是注册会计师与外界沟通所审计事项的主要手段,也对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虽然我国传统的审计报告具有内容简洁、格式标准、意见明确的优点;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业务的日趋复杂化以及投资风险的不断加大,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不足、简单套用标准化模板的缺点也逐渐凸显,逐渐不能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更成为了各国对审计准则进行改革的导火线。使用者的需求决定审计报告的供给,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ISA701—在独立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以下简称ISA701),以期回应信息使用者对审计报告变革的强烈呼声。在此国际背景下,为了保持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2016年1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以下简称新审计报告准则)为首的12项新的审计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首先在A+H股公司以及H股公司中实施,并且自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其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增加是此次审计报告改革中的核心,成为决定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审计透明度,同时也改变了审计报告的模式和效用。因此,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实施对审计理论和实务有何影响、新准则下应如何编制详式审计报告等问题非常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分析传统审计报告所存在的缺陷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修订历程和内容都予以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揭示新审计准则出台的必然性。在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之后,对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首度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从行业、事务所、内容和信息量四个方面分析关键审计事项在中国的市场反应,并以瑞华所对晨鸣纸业出具的首份带有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为例,来直观的反映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给各方利益关系人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