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低位咬合伴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症状患者进行合理的咬合重建修复,通过其修复前后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讨论分析咬合重建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4例因牙列缺损或重度磨耗所致低位咬合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采用暂时性修复体升高咬合,3个月后待症状缓解行永久性修复治疗,治疗完成3个月后复查。拍摄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观察治疗前后关节间隙的变化;根据标准分类法将患者分为2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分别计算、讨论治疗前后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的变化。 结果: (1)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患者经暂时性(牙合)垫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值(CMI)的改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永久性修复3个月前后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患者经暂时性(牙合)垫治疗前后及永久性修复前后CMI数值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统计学分析表明暂时性(牙合)垫治疗前后关节前间隙及后间隙的改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上间隙也有明显增加(P<0.01),线性百分比由-36.28%±4.79%增至+3.94%±3.05%,永久性修复3个月后复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