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都城建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凌阴建筑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77年,姚家岗宫殿遗址中发现春秋时代的凌阴遗址,让人们对凌阴建筑遗址的形状、构造及具体形制有了清晰的了解。随后,凌阴建筑及其相关研究逐渐兴起,考古学、生物学、农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侧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但历史学界涉及的相对较少。关于凌阴建筑的特点,凌阴建筑与相关礼制之间的关系及凌阴之制与先秦社会的信仰和习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在对先秦凌阴建筑进行研究的同时可以由点及面,系统梳理先秦典籍中关于藏冰用冰活动的记载,在以往关于凌阴建筑及藏冰活动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梳理传世文献中关于凌阴建筑的记载,区分文献记载中凌阴、冰厨与冰井之间的异同,同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对考古出土的凌阴及与凌阴相关建筑进行研究分析,以求对凌阴建筑有更清晰的了解。其次,在对凌阴建筑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将藏冰用冰活动与先秦时期的相关礼制研究结合起来,对先秦时期管理藏冰的官员及其职责、祭祀及饮食用冰相关器物以及采冰、藏冰及用冰的步骤与规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先秦时期的冰政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次,在对凌阴建筑及先秦冰政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拓展到先秦时期的社会的信仰和习俗方面,通过周王室的藏冰活动,分析藏冰与饮食、祭祀、丧葬及巫术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总结先秦时期的生态思想。最后,通过以上所有对凌阴建筑的研究,分别从凌阴的服务对象、管理运行等方面总结先秦凌阴之制的特点,同时对后世凌阴建筑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系统总结先秦凌阴之制对后世藏冰活动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先秦凌阴建筑的研究,可以将先秦用冰活动与相关礼制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文献学和考古学相关资料,分析统治者设置凌阴建筑的初衷及其背后的思想观念,对于研究古代的思想、政治、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当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