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思考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346399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实质上是包括通常意义上马克思自然观在内的广义人工自然观。因此马克思人工自然观首先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其中,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自然是天然自然,经过人类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称作人工自然。依据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不同深度,还可以把人工自然区分为四种形态:人化自然、狭义人工自然、产业自然和社会自然。关于人工自然的产生与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本文认为产业化就是人工物的普遍化。人工自然特别是产业自然是对人工自然施加普遍化的作用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确立了可以把产业看成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的思想。如果说自然科学高度体现人的认知活动从而“解释世界”,产业则集中体现人的实践活动从而“改变世界”。因为产业自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产业自然要求通过生产力性实现普遍性。因此为了理解生产力的本质,有必要对产业自然和生产力的关系,进而对社会自然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产业自然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社会自然与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本论文坚持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理,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探析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如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等的深层次解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解释功能。
其他文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为检验服务绩效,设计和应用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数迫在眉睫。本文以该法为基
中国共产党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诞生伊始就担负起拯救国家于危亡、振兴民族于世界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置于历史的坐标中,广泛吸取古今中外的各种治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NM-3K型注射针、胃镜、Seldinger技术对15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进行内镜下硬化及部
目的调查南宁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分析近年来该市麻疹发病率升高的可能因素,为麻疹的预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城区8个不同年龄组共572人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契机,开展研学旅行服务工作,对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履行社会教育职责、提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
在大数据离散化解构和全息化重构的驱动下,图书馆服务中的资源、空间和用户三个基本要素间的关系转变为资源大数据、场景大数据和用户大数据间的关联,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以资
葛根素(puerain,普乐林)是从豆科植物野葛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其化学组成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基异黄酮[4H-1-bengopyran-4-one,3-β-D-gluxcopyranosyl-T-hydr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