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推出的“年度十大假新闻”专栏已经持续到第十八个年头,在这十八年里,媒介形态与媒介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融汇发展给媒体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造就了虚假新闻的发展,成为虚假新闻滋生繁衍的温床。然而不管我们生活的时代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不管新闻行业是如何进行深化改革,不管新闻媒体人为了争夺线索头条竞争的有多么激烈,真相始终是新闻生产下的必要条件。它作为媒体行业的第一法则永远是新闻工作者应该秉持的天职。《新闻记者》前主编吕怡然在谈“为什么要年年评选十大假新闻”时说:“坚决揭露和抨击新闻造假现象,锲而不舍地鞭挞虚假新闻报道,是一份新闻专业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相信这同时也是新闻行业加强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坚守新闻职业伦理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尝试以媒介生态学为理论视角,引入媒介生态环境、媒介生态位等概念,将虚假新闻生成因素置于一个宏观的、动态的环境之中,呈现虚假新闻的生态危害与环境分析,并且分析虚假新闻生成因素之间的生态位及生态关系。同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新闻记者》近8年的“年度虚假新闻”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虚假新闻是由哪些因素构成;以及这些生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STATA分析软件从编码到信度检验再到数据分析,科学的推导出虚假新闻内部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本文在探讨虚假新闻传播生成形态的问题上对比研究虚假新闻本身会更具有价值,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改革,虚假新闻实质上是随着媒介化发展而变异重生的,所以单纯的再去研究虚假新闻本身既没有创新性也没有意义,但是从虚假新闻的生成因素出发去研究,实质上是将一个整体拆分成若干部分,研究的重点在于各个零部件,而不再是整体。本文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个体部分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下是如何聚拢形成虚假新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