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杨杂种再生体系建立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源基因删除系统在近年来成为了解决植物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将以小叶杨叶片以及叶柄为外植体来建立小叶杨高效再生体系、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叶杨体系以及不定根发生体系,这些结果将为小叶杨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为了开发新的小叶杨基因保存技术并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本研究以杂种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P. deltoides cv.’Shanhaiguanensis’)无性系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最适于杂种小叶杨叶片分化的培养基是MS+0.1mg/L6-BA+0.08mg/LNAA+0.005mg/L TDZ,不定芽分化率和平均分化芽芽数分别达到最高的90%和6.8,芽长为2.14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 IBA,生根率达90‰最后将这些再生植株成功驯化并移栽到温室。。2.以小叶杨叶柄作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详细分析了外源激素各个组合对叶柄分化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接种到MS+0.1mg/L6-BA+0.02mg/L NAA离体再生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分化率、平均分化芽的芽数均达到最高的90%和6,芽长为2.25cm。3.叶片的最佳放置方式是叶片形态学上端朝上;最有利于叶片、叶柄分化的最佳取材位置均是:形态学上部。4.小叶杨叶片的诱导分化在Km浓度为20mg/L时被抑制,小叶杨叶柄不定芽的生根在Km浓度为20mg/L时被抑制;小叶杨叶柄的诱导分化在Km浓度为10mg/L时被抑制。5.对Cef抑制农杆菌生长效果的实验表明:浓度为200mg/L的Cef能有效抑制住农杆菌的生长,同时该浓度条件下小叶杨叶片外植体分化和不定芽生根不受影响。因此,将200mg/L Cef作为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最适浓度。
其他文献
木质素是由苯丙烷途径合成的一类多酚类高聚物,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位于苯丙烷代谢的分支点上,是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限速酶
山地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当今时代的山地旅游不同以往,人们需要更多、更新奇、更贴心的玩法,已超越单纯观光的概念,对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游乐探险的内涵需求更多。
由于“天然实验室”洞穴的隔离,洞穴蜘蛛类群各自形成相互独立的进化方向,因此洞穴蜘蛛的研究对于丰富物种进化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地区,洞穴蜘蛛资
本研究以探讨影响北京山区油松、栓皮栎以及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游憩影响因子为目的,以油松同龄林、栓皮栎同龄林、栓皮栎异龄林和油松×栓皮栎林4种林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
转基因技术由于能增强育种目的性和可预测性等优点,早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限制性因素也较为明显,其中之一就是选择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选择标记基因虽然提高了鉴别转
导演:斯科特·德瑞克森rn编剧:史蒂夫·迪特寇/托马斯·迪恩·唐纳利/斯坦·李/乔·斯派茨/约书亚·奥本海默rn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蒂尔达·斯文顿/麦斯·米科尔森/切
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一重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目前已扩散到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红脂大小蠹入侵后的危害
本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水平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与其不同演替和恢复阶段的白桦山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嵌套式回归方法建立了林内主要灌木种(共25种)的生物量模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河段为试验对象,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措施,选取了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和金丝柳(Salix alba var. tristis)为植物材料,应用扦插,埋根,梢捆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L.R.Wang)是近年在湖北五峰县发现的中国木兰科木兰属新种,花型丰富,花色艳丽,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同时树形优美,在绿化和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