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货币当局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历史上,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主要是在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之间展开的。本文将围绕“选择利率还是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基础,着重介绍了普尔的模型,并利用中国1993—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来自商品市场的冲击要远大于来自货币市场的冲击,所以货币供给量是比利率更优的中介目标。第二章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历史实践入手,分两个阶段介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伴随我国经济体制、金融体制、金融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型而发生的变化。第三章主要从选择中介目标的三个标准——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出发,定性地对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分别予以正反两面的评价。第四章从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着手,通过统计检验,分别研究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量(M0,M1,M2)以及利率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率的作用。并检验了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第五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仍然应坚持重点控制M2为主,在短期兼顾对M1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