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蒙多义词教学初探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对于外国留学生是第二语言,在学习这样的语言时遇到困难时不可避免的。有些单词虽然学过,但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会产生很多的歧义,有些词义的改变,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所以,多义词对于蒙古留学生来讲及时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由于对词义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在运用当中会产生很多偏误,在交际过程中会产生阻碍。所以教师在讲授多义词这一教学内容时要更注意这些问题,预测学生的偏误并对其更进一步的深刻研究。最终达到学生通晓词义。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中心论点、对汉语中多义词国内外现状的研究,以及所要研究的对象等。  第二章通过汉语和蒙古语多义词的比较进而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论述。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首先是汉蒙单义动词的比较,其次是汉蒙多以动词的比较,最后是汉语的多义词与蒙语的单义词比较。  第三章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教学方法很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所以第二章是针对于蒙古学生学习汉语,教师所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论述。针对于多义词教学方法的探究,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蒙古留学生的偏误。  第四章为总结部分。总结全篇论文,对本论文做了总体上的论述。  通过对资料的整合,《汉语词汇》这一书中,主要通过几个方面对多义词进行了探究,首先,多义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多义词的词义不是从原始的造词开始产生的,而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文明进化中逐步得以发展演变的”。其次,对多义词与同音词进行不同的定义。最后,谈到多义词的共时性质,古今汉语是不能分开来讲的,如若没有沿袭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则很难将其列入多义词,在此书中作者将多义词分为两种情况,其中“广义的汉语多义词是就古今汉语作通体考察的”,“广义的多义词,在特定的时代中,有些词是没有意义的”,“汉语多义词有时候也具有狭义的特性在某种情况下”。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多义词的本质进行了论述,《汉语词汇》通过对汉语多义词的论述,对研究汉语多义词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研究都做出了贡献。  《汉语词汇讲话》一书中针对多义词进行了深入并且多视角的探讨,书中指出“多义词具有多种意义,每一个义项之间都会有很大的联系。”多义词有本义和转义两方面,转义其实就是本义的引申意义。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比较,指出词的基本意义是词在日常应用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意义。从基本意义转化发展的意义则为“转义”。其实,基本意义以就是词原本的意义。由于词义的发展对于词本来意义的探究来看,词的本意不一定就是造词最初的意义。对于多义词和同音词的比较,深刻的揭示出两个不同意义既有重合又有所不同,《汉语词汇讲话》通过对多义词词义的探索和研究,对以后的多义词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一时期,在很多重要的语言学刊物上还陆续的有很多关于汉语多义词的文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多义词的几个问题》、《略谈多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等。这个时期的研究的内同和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学界对于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有了一致的看法,二是明确阐释了多义词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遵循着发展的脉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词汇学的研究在某一时间处于停止的状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词汇学又重新兴起,一些现代汉语词汇学著作进而陆续出版,如《汉语词义简析》、《词汇学简论》、《词汇》、《现代汉语词汇概要》等。这些著作基本上都从汉语词汇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探究的。同时,并对词义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足够的重视,在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中也加入了多义词的研究,可见其学界对多义词的研究更深入化,系统化。对于多义词的词义的产生关系在一些古代汉语词汇的著作中也有多记载。那些著作从研究内容与方法来看,多年来学界一直以《汉语词汇讲话》的传统方法和形式进行研究,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内容,一是就本义和转义的发展和演变的大致脉络,二是从引申和比喻说明多义的生成方式。很多学者尝试着创造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和框架。还有一些关于多义词的自由意义,它是指该词用于这种意义时,不受其它的结构和格式限制的意义。非自由意义则正好相反,该词的意义必须在一定的意义下才会有效。关于多义词转义的产生方式和手段问题,有些学者对已有的引申和比喻两种方式做以补充,提出了“借代法”和“特指法”,“借代法”就是在突出原义作用的基础上,把指称部分的词,用来指称整体,“特指法”是在原有意义上,用原来指称的词,去指称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的词汇意义。  有些文章通过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理论对多义词的语义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比如《略论现代汉语多义词的语义体系》,笔者认为“组合搭配分析的方法不仅揭示了多义词各个词语义之间的的外部关系,同时也对本义和转义的语义体系进行了弥补”。作者根据语义的虚实,将多义词的语义划分为“词汇语义、词汇语法语义、语法语义”三类。  综上所述,多义词的现象在学界如今备受观注,一直将它看作词汇研究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对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长期以来,关于多义词义位关系的研究大概主要集中于从本义到引申义的生成途径,多义词关系的比较分析。引申、比喻、借代等派生手段对词义生成方式的影响等。义位之间的关系是多义词研究的重要组正部分,多义的聚合原因的根本所在。同一民族的人由于在同样的社会环境当中,词语的运用和生成都带有特定环境的民族性。针对现代汉语多义词具有怎样的义位联系规律这一方面,语言学界的各位学者不断的深入研究。这样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多义词的深入认识,而且由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的,对于其他的语言方面也有很多的帮助的。  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更深一层的研究,通过此研究,系统完整地整合词汇发展和词义演变的过程,不但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了养料,同时也对词汇发展和语义演变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多义词语义桥,可以使我们更深认识词义是如何演变的,也就是它的演变过程,以通过观察并印证词义演变的不同的方式和结果,扩展了审视词义变化的视野的方式。此研究对无论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教学者很都是帮助的。多义词各个义位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通过语义桥的研究,我们更深刻了解到多义词义位之间的联系。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