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感知对旅游地规划设计具有基础性作用,但人文旅游地内部的景观感知空间分异至今没有微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出现。多数旅游地规划与设计并未准确考虑旅游者景观感知,更未注意感知的空间差异,主要原因是缺少景观感知的准确描述方法,使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景观的感知仅停留于浅层认知。如何从旅游者对文化景观感知的视角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使景观价值得到更好体现,实现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与互动,是现代旅游地理学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提出了景观视角分组基础上的景观语义特征点抽象方法,并建立了单文化景观和多文化景观语义感知度计算模型,以解决人文类型旅游地内部景观感知强度的空间分异计算问题。拟借鉴地图学制图综合思想,以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和高清影像数据源为基础建立旅游地虚拟景观,利用GIS分析方法开展旅游文化景观语义感知的定量计算与空间分异研究。为清晰表述研究思路,研究者特别选择了中国易县清西陵旅游地为案例区,以皇家陵墓选址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建立文化景观语义感知度计算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在清西陵旅游地实现了文化景观语义感知度的实证研究:以中国传统选址文化和皇家陵寝表征的封建等级体系为语义准则,提取了4个代表性陵墓文化景观不同景观视角下的116个特征点,并赋予不同景观视角及每个特征点相应权重系数;利用视域分析、叠置分析等方法计算得到旅游地景观文化感知度。对单陵墓和多陵墓文化景观感知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尝试利用感知度计算结果对现有观光线路进行观景点语义挖掘并设计了优化方案。清西陵旅游地实证研究证明,感知度模型可以准确的描述旅游地内部景观感知强度及其空间格局,并能深入挖掘观光线路的景观语义内涵,进而开展景观规划、线路设计与优化等工作。论文为旅游地文化景观定量描述提供了思路,使文化景观感知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显著提高,为文化景观分析中引入GIS等计算软件奠定了基础。为人文地理学景观感知定量化表达提供了思路,为旅游地规划、景观与线路设计等提供了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