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住房问题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共租赁住房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等特点,公共租赁住房正日益成为住房保障事业发展的重点。目前理论界对于公共租赁住房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主要以宏观层面的研究为主。为此,本文拟从微观层面系统研究如何完善上海市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体系,旨在为推动上海市公共租赁住房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更多住房困难群众受益,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来源。本文运用的主要理论有:社会保障原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等,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本文写作的主要思路是,在运用上述理论对上海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对建立健全本市公租房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体系的理论基础,上海市公共住房政策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国外公共住房政策体系的经验借鉴,上海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体系理想模式的再定位设计等。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准公共产品,应当纳入公共财政范畴,以政府为主进行投资和开发建设,同时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公租房事业科学发展。第二,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体系,应包括房源筹措政策、资金保障政策、准入和分配政策、日常租赁管理政策等四个方面。第三,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可以通过新建、配建等多种方式进行筹集。第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需要通过金融创新,完善利用社会资本力量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政策。第五,为防止公共租赁住房变成单位职工的福利住房,应采取只租不售的发展模式,并应科学界定公共租赁住房的准入条件,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第六,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管理主要指租金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应按照略低于市场价的标准,对其进行控租。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立健全公共住房政策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实证的、比较的分析,并结合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予以科学“嫁接”;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论文谈及面过于宽泛,对某些具体的问题(如公共租赁住房融资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展望未来,由于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设计的初衷主要是解决各类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故引进人才、来沪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半流动人口对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比本地户籍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显然更为迫切。因此,预计流动人口、半流动人口将逐渐成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受益的主体,为此可预判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与户籍制度的有效衔接问题,将成为今后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