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知识分子办报的困境——以《时务报》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报纸这一近代媒介随西方文明传入中国,知识分子们利用报纸议论国家大事,纵谈时事利弊和中外机宜,希冀以此影响国家当权者,干预时政。一方面传播西学新知,沟通内外信息,打破国人的闭塞状态,另一方面是借题发挥,阐述己见,引导舆论,糅议论于消息中,积极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现代舆论意识。同类报纸中,由康有为策划、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不是第一份,也不是唯一的一份,但是它“一时风靡海内”,推动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不仅报纸的影响力广泛,梁启超的政论文章也代表了彼时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热切关注。 然而,在近代中国的体制下,坚持办这样的报纸绝非易事,政治体制禁锢,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条件有限,管理手段不够科学,以及社会教育水平制约,这些因素都限制着报纸的发展,有时甚至威胁到报纸的存亡。《时务报》虽然在起初阶段受到了以张之洞、黄遵宪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的器重,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上述的种种困境中,最终遭遇失败的命运。本文主要以《时务报》的兴衰为个案,从政治、经济、管理和社会教育水平四个大的方面来分析“清末知识分子办报为何困境重重”的问题。 第一部分分析《时务报》所面临的政治困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专制体制下并无言论自由可言,报刊发言权实际上仍然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以他们的意愿为尺度。第二,知识分子虽然有积极参政的愿望,但是参政的实际经验不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清末报律新定,但是管束有加,保护不足,还不能够为报纸、报人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二部分分析《时务报》所面临的经营困难,主要包括四点内容。第一,《时务报》等知识分子报刊依赖捐款,资金来源不稳定。第二,经营方法不当,难以适应报刊市场的竞争。第三,重义轻利的观念影响。 第三部分分析《时务报》所面临的管理困境,主要包括两点。首先是报馆管理层内部的矛盾。其次报馆整体配合不佳,效率比较低。 第四部分分析《时务报》所处时代的社会教育状况对其发展所起到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民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影响报刊的生存与发展。第二,社会整体的教育状况和文化水平限制了《时务报》的传播范围。
其他文献
抗战前十年,河北省政府遵从南京国民政府有关地方自治的大政方针,结合河北实际,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推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规模宏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本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访谈专题信息化与工业化如何融合?嘉宾简介高新民: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信协会CIO分会会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 Interview Topic How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基督教民主主义作为法国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在法国政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对法国基督教民主主义的兴起做一个简单的论述。本文选取从启蒙运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时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龙亢桓氏家族是东汉经学世家与累世公卿大族的突出代表。在东汉近两百年的历史中,桓氏家族由崛起发展至兴盛,再到式微与转型,经历了较为明显的盛衰过程。纵观桓氏家族,其发展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和民族都主动或被动地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既是一个通过学习西方先进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改造思想,认为他们当时对中国社会制度改造目标的设定,社会改造的路径选择,既有理论方面的依据,也有对中国社会现状的考虑。 本文认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