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报纸这一近代媒介随西方文明传入中国,知识分子们利用报纸议论国家大事,纵谈时事利弊和中外机宜,希冀以此影响国家当权者,干预时政。一方面传播西学新知,沟通内外信息,打破国人的闭塞状态,另一方面是借题发挥,阐述己见,引导舆论,糅议论于消息中,积极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现代舆论意识。同类报纸中,由康有为策划、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不是第一份,也不是唯一的一份,但是它“一时风靡海内”,推动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不仅报纸的影响力广泛,梁启超的政论文章也代表了彼时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热切关注。
然而,在近代中国的体制下,坚持办这样的报纸绝非易事,政治体制禁锢,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条件有限,管理手段不够科学,以及社会教育水平制约,这些因素都限制着报纸的发展,有时甚至威胁到报纸的存亡。《时务报》虽然在起初阶段受到了以张之洞、黄遵宪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的器重,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上述的种种困境中,最终遭遇失败的命运。本文主要以《时务报》的兴衰为个案,从政治、经济、管理和社会教育水平四个大的方面来分析“清末知识分子办报为何困境重重”的问题。
第一部分分析《时务报》所面临的政治困境,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专制体制下并无言论自由可言,报刊发言权实际上仍然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以他们的意愿为尺度。第二,知识分子虽然有积极参政的愿望,但是参政的实际经验不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清末报律新定,但是管束有加,保护不足,还不能够为报纸、报人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二部分分析《时务报》所面临的经营困难,主要包括四点内容。第一,《时务报》等知识分子报刊依赖捐款,资金来源不稳定。第二,经营方法不当,难以适应报刊市场的竞争。第三,重义轻利的观念影响。
第三部分分析《时务报》所面临的管理困境,主要包括两点。首先是报馆管理层内部的矛盾。其次报馆整体配合不佳,效率比较低。
第四部分分析《时务报》所处时代的社会教育状况对其发展所起到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民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影响报刊的生存与发展。第二,社会整体的教育状况和文化水平限制了《时务报》的传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