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政体机构中最具广泛代表性与包容性的协商形式,在人民内部多方面起到了意见沟通、信息传导、协同共振的枢纽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顺利开展,关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为指导,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社会实证法等方法展开分析。通过梳理民主的逻辑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创新应用,科学界定了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不同内涵与特征,进而提出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与历史沿革的梳理,从国家、政党、社会之间的关系角度阐释了政协协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以革命性为特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协商民主、以权力性为特征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协商民主、以统战性为特征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协商民主、以人民性为特征的政体机构中最具广泛代表性与包容性的协商民主。在理论层面,基于对政协协商的原则与内容框架的分析,阐释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要功能。在实践层面,以人民政协协商形态为视角,提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两大协商形态之间的互动路径,即对话性协商与利益整合性协商的互动实现了利益诉求的双向传导;议政性协商与咨政建言性协商的互动推动了政治决策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沟通性协商与合作治理性协商的互动优化了国家、政党、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特色优势,即独特的民主发展时空境遇及其政治认同优势、独特的组织结构及其政治参与优势、独特的协商形式及其实践运行优势、独特的协商使命及其价值诉求优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影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性的制约因素,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是影响其功能发挥的主要原因。论文以"协商主体、协商制度、协商形式"为分析框架,提出了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对策:协商主体能力方面,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协商制度方面,强化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领导机制,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运行程序,加强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与党委、政府的衔接;协商形式方面,完善现有的协商民主形式,积极推进人民政协介入基层协商民主,拓展网络协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