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飞速地发展,贸易顺差在逐年加大,贸易顺差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目共睹,负面影响也伴随而来。对此,社会各界都表示出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转变”与“创新”成为优化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两个核心关键词。然而学术界关于进口与出口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行业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存在一定的缺陷,以至于误导了有关当局制定的方针政策,影响了实施的效果。因此将研究对象具体化,范围缩小化成为了必要。作为进出口的主力军工业品,占了中国进出口的绝大部分,对于工业品进出口的研究很具有代表性。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中国工业品的36个行业展开研究,并从行业进口对出口的影响关系出发,提出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我国贸易均衡问题。 2012年,中国工业品的进、出口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份额均在95%以上,但是工业品的进出口容易受到国内国际因素的干扰,增长幅度波动较大。在进、出口的行业中,主要集中在了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别占了50%、59.13%,同时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较之前有所扩大,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较之前有所下降;具有较强技术含量的二级产业所占的比重也很大,进、出口分别占68.89%、86.90%。从产业内贸易来看,其主要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说明了中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很可能是与发达国家进行的垂直产业内贸易,大进大出不代表已经改变了中国是个贸易大国的现状。另外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目前具有较大竞争力的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这种优势有下降趋势,而占出口半壁江山的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竞争力却不强。 在对中国工业品36个行业的进口对出口的实证分析过后,得出进口的变化会引起出口的变化,弹性系数意味着进口增加1%时,出口增加的百分比。结果显示35个行业的弹性系数都是正的,且不同行业的系数不同,这说明它们的进口的增加对出口有促进作用,也说明这种促进作用存在行业差异性。而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的弹性系数为负的,这表明它的进口增加反而会导致出口的减少。纺织业的弹性系数为2.994734,是行业中最大的一个,说明该行业的出口对进口有很高的依赖性。弹性系数大于1的有15个行业,大部分集中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的进口增加会导致出口的扩张,容易造成贸易顺差;弹性系数小于1的有20个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资源、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这些行业的进口增加不易引起贸易顺差。 针对中国工业品进出口贸易理论、现状和实证分析,本文将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在了解工业品36个行业的进口对出口影响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改造;对外资投向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或是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给予一定的限制,而通过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政策,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差异化程度高、附加值大的行业;整合整个行业资源,发展规模经济,鼓励企业追求范围经济。其次,行业协会应该自我完善,加强服务意识;加强与政府的交流与协作,为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企业应该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之间不打价格战,避免恶性竞争,共同为优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