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多年前开始时,信用和信用担保还是人们十分生疏的字眼。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展开,信用缺失成为妨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建设国民信用体系和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就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国民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提升社会诚信水平的重要手段,信用担保的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我省的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已经占据我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正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困难集中体现在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即融资难、贷款难。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少、频、快”且以短期周转为主,而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渠道过于单一,供给数量有限, 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少、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使其资金供给无法得到满足,信用担保正因为如此得以应运而生。信用担保行业在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之间扮演着桥梁和媒介的角色。中小企业服务论是以政府为主导,联结社会各种中介机构,建立起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以引导中小企业的创业行为、经营行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改善和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使中小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又称为“信用经济”,信用对生产、投资、消费、国民收入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信用担保同样在中小企业的生产、投资、消费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WP=6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表明,信用担保具有放大与杠杆功能,与贴息、免税、拨款、投资等其他政策性资金支持方式相比,担保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满足更多的需求,使政策性资金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服务于中小企业,弥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由此拉动的扩大就业、培植税源、繁荣经济和稳定社会的综合效益上。信用担保机构在经营和发展中同样面临着包括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监管环境、企业信用以及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和担保机构自身建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结构性、经营性和功能性缺陷,导致在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病,如资本少、规模小、资金来源单一、政府干预、政策不连续、法律滞后等。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们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结合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融资状况,我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为对象、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化解银行信贷风险、促进中小企业、银行、全省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宗旨,发挥政策导向功能、信用扩张功能、桥梁纽带功能、风险分散功能,本着社会性、稳健性、流动性、保本微利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融资服务。采取政府组建、市场化运作和混合组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既能体现政府财力的支撑作用与其组织协调功能,又能较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既能使担保机构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较好地解决出资人与代理人问题,又能使国家与地方产业政策的贯彻建立在市场行为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担保机构的功能作用,使担保规模越做越大,使更多的中小企<WP=64>业受益。以信用担保机构、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为基础,形成“一体两翼”上下联动的格局,从而提高我省整体信用效能,强化信用建设,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吉林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真正建立起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诸如制度、结构、组织形式等等无法也不可能完美无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很多重大课题要在今后留给我们去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