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镇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城市中部分河道成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水通道,以致水体出现黑臭现象,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河道驳岸硬质化严重,大大增加了在河岸种植水生植物进行净化的难度,而生态浮床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生态浮床的研究中,从初始的净化至上,到如今景观效果渐被重视,人们看到了生态浮床在景观上的作用,但还未有人对生态浮床配置景观进行评价。本文主要从景观角度,在保证浮床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基础上,对生态浮床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本文对沈阳市主城区15处水体景观中挺水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共22种,隶属于13科,16属。筛选出应用频度高、分布范围广且具有较好净化能力的5种水生植物(水葱、菰、菖蒲、千屈菜、慈姑)进行植物配置模式设计,得到4类景观效果较好且有代表性的生态浮床植物配置模式(P8、P16、P14、P5)。在研究范围中,依据生态浮床净化需要达到的覆盖面积(25%-30%)进行生态浮床设计,按照稳定性、形式美法则等进行筛选,得到4种形状浮床(矩形、方形、梭形、围合形)。将筛选出的4种浮床植物配置模式与4个不同形状浮床载体两两结合,得到16种生态浮床配置模式作为评价样本,运用景观美学原理建立定量化评价体系,对不同生态浮床配置模式进行心理感官上的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用SD法对4种不同形状生态浮床配置模式评价结果分析得到景观视觉效果排序为:围合形浮床(0.49)>矩形浮床(0.33)>梭形浮床(0.31)>方形浮床(0.24)。(2)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4种植物配置模式景观效果排序为:中心式4种植物配置模式(0.48)>条式植物配置模式(0.46)>镶嵌植物配置模式(0.44)>中心式3种植物配置模式(-0.02)。(3)对16个样本进行评价分析得到景观效果排序为:D-4(0.65)>D-2(0.61)>D-1(0.51)>A-4(0.47)>A-1(0.47)>B-1(0.44)>C-4(0.43)>C-1(0.41)>A-2(0.39)>B-4(0.39)>C-2(0.38)>B-2(0.37)>D-3(0.18)>C-3(0.02)>A-3(-0.02)>B-3(-0.25)。(4)通过回归分析构建山梨河生态浮床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模型:Ys=-0.189+0.205X7+0.191 X5+0.104 X10+0.13314+0.115 X13+0.123 X11+0.124 X3+0.062 X12(其中X7代表愉悦性、X5代表整体美观性、X10代表色彩搭配合理性、X14代表植物观赏特性、X13代表植物尺度协调性、X11代表层次感、X3代表吸引力、X12代表自然化程度)。除去对生态浮床整体主观性景观评价因子,对生态浮床景观效果影响较大的为植物观赏特性、层次感、植物尺度协调性、色彩搭配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