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acroiliac joint dislocation with ipsilateral sacral wing fracture,SJDISW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盆骨折,由于累及骶髂关节,该损伤致死率高,保守治疗效果差,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危险高。然而由于对此类损伤认识的不足,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究SJDISWF的损伤机制及临床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acroiliac joint dislocation with ipsilateral sacral wing fracture,SJDISW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盆骨折,由于累及骶髂关节,该损伤致死率高,保守治疗效果差,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危险高。然而由于对此类损伤认识的不足,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究SJDISWF的损伤机制及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损伤的初步分型方法,并根据该分型系统,总结各型的治疗方式,评价初步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搜集并回顾分析2013-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红会医院收治的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患者病例的资料,探究损伤机制,并建立一个初步的分型方法:依据骶骨翼骨折的方向及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向前方移位,呈“漂浮骶骨翼”状;Ⅱ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呈压缩或粉碎性骨折;Ⅲ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被压缩入骶管内。根据4名观察者间隔4周的2次独立分型结果计算观察者之间分型结果的组间信度及组内信度,以此评价新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复位固定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各分型的治疗方式,并对初步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新分型的可信度Kappa值为0.890,可重复性Kappa值为0.854,分型具有较好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单一前方入路处理16例,前方髂窝入路+Stoppa入路联合处理4例,闭合复位固定6例,前后联合入路处理2例,单一后方入路处理3例。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良率:Ⅰ型 84.6%(11/13),Ⅱ型 82.4%(14/17),Ⅲ型 0%(0/1),总优良率达 80.6%。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0.3±1.9周。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进行性下降、骶髂关节疼痛遗留、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初步分型方法,该方法简单易用,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较好。基于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初步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是细胞凋亡,电针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损伤,但其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以细胞凋亡关键调控基因Caspase-3为切入点,以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针“合谷、尺泽”、“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干预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干预进行对比,观察电针对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电针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
背景和目的原发性痛经是一个常见的多发的非器质性妇科疾病,占据痛经的大部分,其难以忍受的疼痛和诸多的躯体症状,使广大中青年女性群体深受困扰。目前治疗常用西药,主要有非甾体类止痛药、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虽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但对伴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乏力、虚弱、焦虑、失眠、头晕等,疗效并不佳,而服用这些药物又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胃溃疡、肝肾功能异常、脑血栓形成、低血压等。因此需要一个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被认为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目前发现的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B)治疗仍不理想,迫切需要合适的特异性标记物筛选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方式,途径中关
目的:溶血、黄疸、脂血是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最常见的干扰因素。目前,大多数临床实验室仍旧采用目测法识别血清质量,该方法主观性强并且极易出错。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媲美人类的图像识别能力,并逐渐被用来解决医学相关问题。本研究旨在建立和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血清质量评估系统。方法:本研究收集了超过16000张离心后临床生化标本图片以及其对应的血清指数用来构建和评估血清质量识别的深
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工作压力、强度和姿势等的影响,腰腿痛已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腰痛(Low back pain,LBP)分为特异性腰痛和非特异性腰痛。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的定义为疼痛和/或不适位于肋缘以下和臀肌褶皱上方,可能伴有大腿后部放射痛未延伸至膝盖以下;症状必须出现3个月以上,或比预期的正常愈合时间更长。
骨肿瘤发病率较低,但原发恶性骨肿瘤在20岁以下癌症患者死亡原因中高居第3位。不同类型骨肿瘤(良性、恶性和中间型)临床治疗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良性骨肿瘤生物学行为稳定,多采取病灶内局部刮除或随访观察的治疗方案,而恶性骨肿瘤侵袭性强,采用早期辅助化疗加广泛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骨肿瘤病种繁多,单纯膝关节周围就包含了十余种不同类型的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复杂,诊断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医师由于缺乏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载SSa聚合物胶束(MePEG-SSa-PCL)在急性癫痫动物体内应用的疗效以及可能的机制,并评价其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开发新型药物制剂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方法使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负载SSa的MePEG-PCL聚合物胶束,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价载SSa聚合物胶束(MePEG-SSa-PCL)的理化特性;在最大电惊厥(MES)、戊四氮和红藻氨酸诱发的急性癫痫模型中评估MePE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发布了最新的癌症负担数据,数据显示妇科生殖系统常见三大癌症(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共计新发133万,占全球女性新发癌症的14.4%,严重的威胁了女性健康及生命。淋巴结转移是肿瘤三大转移途径之一,并且一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妇科肿瘤的临床分期演变来看,国
背景与目的:得益于脊柱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镜下动力系统的革新,以经椎间孔内镜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近些年来,经椎间孔内镜技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由颈腰椎疾病拓展到了胸椎疾病的治疗。随着胸椎经椎间孔内镜技术的开展,一系列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因此,胸椎间孔的解剖结构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此前已有研究对胸椎间孔内外韧带的解剖学特性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于胸椎间孔外口区动脉的研究却较
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在老年人中高度流行的关节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的退化、滑膜炎、软骨下骨的硬化和骨赘生成。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它被认为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如年龄、性别、肥胖、性别和高骨密度)以及生化和生物力学等多个方面。但具体机制还有待阐明。目前,骨关节炎尚无有效改善疾病的治疗措施。既往研究表明转录因子12(t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