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在不断转变。近年来,因为与艾滋病的密切关系,人们对曾经备受冷落和歧视的同性恋仍然十分关注。从整体上看,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但同性恋出现的心理问题、犯罪问题甚至艾滋病威胁问题使得人们对这一群体仍心有余悸,同性恋仍是一个存在潜在禁忌的话题。医学院校大学生不仅具备新时代大学生能够宽容对待和接受社会发展中新鲜事物的特点,而且医学院校特殊的培养目标、知识背景和职业选择都要求他们以合理、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包括同性恋。因此,了解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真实态度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研究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首先,修订《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量表》,针对大陆地区已有的对同性恋态度问卷或量表不统一的情况,将台湾《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量表》进行修订,结合态度理论对量表中与大陆表述不符的称谓和语句进行改动,同时,增加适当数量的项目。选取567名大学生进行初测,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使用SPSS13.0和AMOS7.0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量表》,分为认识赞同、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三个分量表,共14题。然后,选取中医和西医学校119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使用SPSS13.0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为中性偏积极,大部分持中性态度。分量表显示,认识赞同分数最高,情感反应分数最低。2.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在性别、专业、年级、宗教信仰、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接触过同性恋、家庭结构等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第一次接触“同性恋”一词的时间和是否具有同性恋倾向变量上无显著差异。3.中医和西医学校大学生对同性恋外显态度无显著差异。研究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内隐态度。首先,根据内隐联想测验(IAT)原理,通过网络搜索和专业学生、初中语文老师的判断进行删选,确定目标概念的实验材料,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法进行删选确定属性概念;然后,按照IAT的实验程序,使用E-prime程序进行设计;最后,选取研究一中的39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根据IAT的数据筛选原则,使用Excel2003和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2.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内隐态度在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接触过同性恋、家庭所在地、专业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均无显著差异。研究三,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比较。将研究一和研究二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内隐态度与情感反应呈显著的高相关,一致性较高,与外显态度、认识赞同和行为表现呈显著的中度相关;同时,在外显测量中持中性和接受态度的被试,在内隐测量中绝大部分持排斥态度,表明大部分对同性恋持排斥态度,极少数持接受态度。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真实态度是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