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主要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三个不同的关系层面分析了《宠儿》中所展现的道德因素,从而揭示出作者“求真”、“求善”、“求圣”的文学伦理诉求。包括引言与结论在内,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对重点定义的解读是每一章的切入点,本文从定义与小说相结合的模式入手来具体分析这部小说。对作者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在引言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对托尼·莫里森及《宠儿》的文学批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再次对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文学伦理学进行阐释,最后深入探讨本文的写作意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学诉求。第一章详细分析莫里森在人与社会这一关系层面“求真”的伦理主张及追求。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宠儿》中具体体现为“甜蜜之家”与其成员的关系,黑人个体与黑人社区的关系,黑人群体与主流社会的关系。通过对这三方面关系的解析,表现出莫里森对黑人个体必须与黑人社区、黑人民众保持和谐、团结、共进这一永恒真理的诠释。第二章分析了莫里森在人与他人的关系层面“求善”的伦理追求。这一章中,莫里森对母子之情、黑人与白人的关系以及黑人之间友谊的关注,彰显出她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独立平等、友爱互助的提倡和推崇,这些情谊的实质实际上是不同形式的“善”。只有亲身践行以上的种种“善行”,健康美满和谐的关系才能在人与人之间逐步达成。第三章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了作者在人与自我这一最为内在、最难究明的关系层面“求圣”的伦理诉求。赛丝和保罗D这两个小说人物集中蕴涵了莫里森在人与自我关系层面的伦理道德原则。赛丝历经痛苦终于克服了苦痛,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在新生活中找到了新的自我,保罗D也最终回归了真正的自我,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自省、悔改、自律、向善是莫里森所追求的“圣”的表现形式和实现之法。第五章进入论文的结论。针对前面四章的深入分析和简要归纳可以得出此结论:在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黑人社区和黑人种族存在的问题得以揭露,莫里森表达了对黑人民众的各种关系的关注,通过深入描写黑人社会和个体生存现状,作者的道德信仰与伦理追求在文中得以精准的诠释:真理,和谐,独立,平等,自律,自省,悔改之心,友爱互助等。而以上各项皆源于莫里森对爱的信仰与追求。由此可见,爱是莫里森为黑人乃至全人类开具的一道医治百病、解决万难的药方。至此,莫里森对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