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属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型交易或事项的大量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为保持会计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各准则制定机构都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研究的目标,尽管阻力重重,但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成为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论争,对公允价值的认识还不统一。总的来说,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由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具体如何运用方面。而在我国,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国内相关法律还不健全,高级经理人、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滥用,甚至有些经理人和财会人员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非法操作,以获取违法利益,给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从引入、到回避再到重新引入的阶段。然而在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历史成本没有了用武之地,公允价值成了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显然,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的会计计量模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而以各种计量属性并用的计量模式将是今后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公允价值的地位凸显。在国际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会计准则逐步国际化,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是我国实现国际会计趋同的关键一步。研究表明,公允价值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建立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借鉴了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大量地引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准则重新起用公允价值,势必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防止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如何建立健全与公允价值运用匹配的市场环境,完善监督、评估机制,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是在基于以上背景的情况下,对我国2007年上市公司中的公允价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使用一年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促进了国内外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受我国实际国情的影响,也存在不少问题。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是国内外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探索会计发展规律、完善会计理论、促进公允价值在实践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规范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剖析,着重分析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重要性、公允价值的概念、计量属性的定义、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的关系、公允价值的特点和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等,进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再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执行情况,在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二、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部分,首先根据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单一的会计计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公允价值在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年报的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公允价值目前的使用情况,使人们对公允价值的现状有更深刻的了解;找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法,对未来公允价值相关准则的改进起到借鉴作用。接下来对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主要分FASB、IASC、我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说明会计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上的重要性,即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进而讨论了FASB、IASC和我国关于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的定义,即FASB定义了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可清偿)现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IASC定义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价值/清偿价值、现值四种计量属性,而我国将公允价值作为了第五种计量属性列入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实际上这三种定义在其本质上是相同的,接下来重点讨论了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以及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坚持客观价值计量和动态的会计反映观,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市价法、传统现金流量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本章最后部分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即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包括决策有用观、经济收益概念和有效市场假说三个方面。第三章讨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使用情况,即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广泛,但限制条件比较多,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24个方面涉及了公允价值,本文对其重点应用的八个方面: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股份支付、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新旧准则比较和重点解读。第四章为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情况的数据分析,第一节结合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汇总表,分析公允价值的运用在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中的总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的新旧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中,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的调整额占了净资产调整额的绝大部分,表明公允价值在新旧准则的转换中的影响表现十分明显;第二节首先结合2007年上市公司合并利润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公允价值运用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仅占利润总额的0.86%,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的资本公积占到了净资产增加额的9.22%,然后着重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在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影响程度要显著大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影响程度;本文的第三个部分选取公允价值运用的几个重点项目,截取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分析公允价值在具体项目中的使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其账面价值随着市场价值或涨或跌,极大地影响着金融、保险业当期的账面利润;在规定上市公司既可以选用成本模式也可以选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选用了成本模式,即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溢价并没有浮出水面,这与此前的市场预期是不一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其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比较大,企业仍然存在利用其操纵利润的可能。第五章综合上述分析,总结了公允价值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三、创新和不足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运用中对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影响,以及在具体项目中的执行情况,发现了公允价值在使用中存在的以下问题: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资本市场有助跌助涨的影响;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并未在账面充分体现;债务重组极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尚处于重新起用的阶段,数据的选取比较零散,并且不够规范,而且各个上市公司在获取公允价值的方法和途径上不同,使得在这方面的研究只能做一个系统概括,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这对于促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将起到积极作用。